"三量"驱动,解锁乡村振兴红色密码
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乡村振兴战略关乎着国家发展的大局,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党组织作为“主心骨”,须用好“三量”,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夯实战斗堡垒,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广袤乡村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精耕“增量”田,筑牢制度根基,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制度建设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石,是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保障。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制度执行、党员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新兴领域党组织更是有待加强。一方面,要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系统全面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将党性锻炼、政治训练贯穿始终,让忠诚与担当成为党员的鲜明底色;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制度执行与监督体系,以党建引领业务,以业务反哺党建,实现二者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灵活运用单独组建、区域联建等多元方式,让党组织扎根企业、扎根基层,做到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还要突出示范引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党建载体,挖掘培育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建质量节节攀升,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制度防线。
深挖“存量”矿,激活经济引擎,为乡村振兴“造血赋能”。“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是关键,而村党组织正是这盘大棋的“执棋者”。面对乡村产业粗放、资源闲置等问题,村党组织要领办集体经济,扛起主体责任,组建“发展智囊团”,吸纳各方力量入股,凝聚起发展合力,让村集体经济实体从“小幼苗”长成“参天树”。在运营过程中,规范是准则,优化股权设置,完善利益分配,强化“三资管理”,让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发展动能,让决策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再者,要积极赋能增效,挖掘乡村土地、资产、劳动力等“沉睡宝藏”,打破地域藩篱,引入外部资金、技术与经验,以联产经营拓宽市场销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乡村经济发展的“引擎”轰鸣作响。
解锁“变量”码,汇聚人才洪流,为乡村振兴“聚智汇力”。“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然而当前乡村面临村干部结构欠佳、技术人才短缺、人才外流等困境。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是破题之举,以换届为契机,秉持政治为先、实干为要、群众认可的原则,完善选拔、激励与培养机制,将德才兼备之人吸纳进村干部队伍,让乡村发展有“领路人”。破解乡村人才瓶颈,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孵化培育各类人才,选派他们扎根基层,打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为乡村治理注入新鲜血液。此外,抓好党员队伍管理,严守政治标准“入口关”,加大在重点领域发展党员力度,落实全周期管理责任,探索分类管理模式,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让人才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