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落实中央及区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通过搭平台、建载体、优政策、强保障、促创新,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破立并举,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制度优势,构建“引育留用服”全链条人才工作体系,全县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效能显著提升,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基本情况
目前,隆德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6319人,较2020年增长14%,年均增长率达到2.8%,人才密度位居宁夏县域前列。从人才类型结构看,隆德县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全覆盖的人才队伍体系。其中:农村实用人才11764人,占比72.1%,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专业技术人才3239人,占比19.8%,构成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党政人才944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6人,高技能人才66人,社会专业人才120人,共占比8.1%,形成重要支撑力量。从学历结构看,高层次人才比例持续提升。研究生以上学历55人,本科学历267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41.3%,较2020年提高5.2个百分点。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9人,大学本科1899人,高素质人才占比显著提高。从职称结构看,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912人,占比28.2%,中级职称1357人,占比41.9%,初级职称970人,占比29.9%,形成较为合理的“金字塔”型职称结构。隆德县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优势。生产型人才6884人,经营型人才1181人,技能型人才3234人,社会服务型人才465人,构建了覆盖农业生产全链条的实用人才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政策保障,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隆德县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坚持需求导向,不断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政策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引才政策。出台了《隆德县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补贴、科研经费等支持。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提供个性化支持方案。创新推出“隆德英才”计划,通过邀约制、揭榜制、举荐制等多种方式,集聚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单位出榜、企业揭榜、政府奖补”引才机制,大胆打破户籍、地域、身份等刚性约束,鼓励用人单位采取专家返聘、技术指导、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紧缺急需的“高精尖”人才。深化闽宁协作人才交流,与厦门大学建立定点帮扶关系,引进6支专家团队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创新“柔性引才”机制,采取“周末工程师”“候鸟型专家”等方式引进医学专家17名、教育人才17名,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新突破。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政策。依托《固原市“师带徒”人才培养实施办法》,构建“培训基地+实践锻炼+导师带徒”培育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带培计划”,组织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开展技术指导,培育乡土实用人才。创新“三维培养”机制,建立“3+2+1”培养体系,通过驻点带教、远程指导、跟岗研修等方式全方位提升人才素质。
(二)平台赋能,集聚科创发展“新动力”。隆德县把人才平台建设作为解决人才紧缺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平台,为人才大显身手提供广阔天地。一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与厦门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乡村振兴科技小院、肉牛胚胎研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8个。引进宁夏圳云科技有限公司在六盘山工业园区投资建设智算中心,吸引人才集聚,激活县域创新活力。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厦门大学积极对接,建立产业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打造产业育才平台。紧扣产业发展需求,采用引进团队+建设平台+转化成果+培养人才“四位一体”模式,引导5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构建“学科+产业”双轮驱动的育人体系,搭建校企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学院等实体化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良性循环。三是构建交流合作平台。依托闽宁协作机制,选派教育、医疗、乡村振兴一线骨干赴福建、银川等地学习锻炼,拓宽人才视野。建立“文化名家”工作室和菌菇、肉牛等产业方面人才工作站,培育各行业带头人。定期举办人才观摩学习、技术交流、返乡创业座谈会等活动,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优化服务,涵养良性发展“新生态”。隆德县大力实施人才“暖心工程”,坚持抓改革、强政策、优服务,大力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关怀。制定出台《隆德县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事业单位和优秀人才工作办法》,密切县委与各类优秀人才的联系,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关心关怀。用心用情抓好服务保障、氛围营造、宣传推荐等工作,在媒体宣传报道优秀人才典型事迹,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聚焦人才“关键小事”,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广泛宣传研发费用后补助、“宁科贷”和科技金融补助等政策。为全县14家科技型企业申请发放“宁科贷”42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305万元。指导企业申报自治区技术交易补助资金,共登记技术合同14项168万元,下达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项目13项110万元。三是完善生活服务保障。建成人才公寓36套,为引进的中药材专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挂职青年干部等31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住宿,有效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难”问题。联合各部门成立人才服务联盟,在住房落户、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实施“人才社群融入计划”,建立人才之家、组织联谊活动、搭建跨领域交流平台,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
三、主要成效
(一)乡村振兴领域成果丰硕。隆德县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深入实施“产业人才培育工程”,成效显著。一是特色产业人才支撑有力。建立“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双载体,柔性引进福建农科院等专家团队35支,培育中药材、冷凉蔬菜等领域技术骨干130人,研发新产品8类,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500余次,指导培育乡土实用人才420人次,带动3000余名农户增收。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建成渝河万亩蔬菜示范园区,带动3000余户农户参与订单种植,全产业链产值达8亿元。肉牛产业实施“良种繁育人才工程”,通过柔性引进宁夏大洋集团基因编码与分子育种专家,推动良种化率提升至95%,带动养殖户户均增收3.2万元。三是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举办电商、康养、魏氏砖雕、刺绣、编制非遗培训班8期,培训电商、康养人才450余人。构建“就业帮扶车间+产业园区+合作社”三级联动机制,实现稳定岗位就业4243人。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就业岗位740个,不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带动效应,吸纳1544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二)文旅融合领域特色鲜明。隆德县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通过人才引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一是非遗传承人才培育成效显著。建立“非遗传承人+青年创客”培育基地,培育砖雕、剪纸等传承人46人,开发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等精品线路8条,年接待研学团队66批次,文创产品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二是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实施“文旅管家”培养工程,培训民宿管家、赛事运营等专业人才150人,建成高品质民宿集群12处。成功举办环六盘山国际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老巷子、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额增长22%。三是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通过人才引领,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批具有隆德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医疗卫生领域突破显著。隆德县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一是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创新“闽宁协作医疗共同体”模式,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大病不出县”,县域就诊率达92.6%,外转率下降50%。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培养学科带头人18人,填补县域技术空白5项。二是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完成6个中医阁建设,培育中医适宜技术人才8名,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6类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1.2万人次,康养产值达20余万元。三是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创新。创新实施“三维培养”机制,建立“3+2+1”培养体系,下派34名专业技术人才对乡镇分院进行坐诊和培训指导,选派心内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等专业技术人才16人赴区内外进修学习,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四)教育发展领域提质增效。隆德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通过人才引领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实施“四名一优”培养计划(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研员+优秀青年教师),与厦门大学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培养骨干教师47人。通过闽宁协作,引进17名高素质人才来隆支教带教,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教育特色发展成效显著。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库”,培育非遗传承教师23人,打造“六盘印象”校本课程,为“双实验室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三是教育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通过人才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科技创新领域活力迸发。隆德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人才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一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构建“三区人才”培养体系,柔性引进科技特派团3个,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研发草本茶饮等新产品8类,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0万元。建立食用菌菌种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5个,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项。二是产学研用融合深入推进。与厦门大学共建产业实验室,培养技术骨干28人,推动6家企业完成“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园区智能化水平提升40%。中药材产业成功打造“六盘山黄芪”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产值突破13亿元。三是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落实创业补贴、场租水电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隆德县通过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跃升,更以人才赋能公共服务提质、文化惠民增效,实现了“产业兴则县域兴、人才聚则民生暖”的良性循环,为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隆德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