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浮桥遗址——带我们走进那段硝烟弥漫的年代

 



  位于振安区燕窝村附近的鸭绿江江面上,伴着静静流淌的江水,横江矗立着一排深褐色的木桩桥墩,虽然经过60年的洪水冲刷,仍然稳立江中,随着潮涨潮落,默默地带人们走进那段硝烟弥漫的难忘的岁月。此处就是著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鸭绿江浮桥”遗址。

          鸭绿江浮桥是一座木桩结构的列柱式铁路便桥,距中朝友谊桥约6000米。抗美援朝期间,为了保证志愿军渡江和运输作战物质,经安东铁路分局勘测,东北军区工兵部队负责修建,于1951年1月1日动工,同年5月30日建成投入使用。铁路便桥共19座桥墩,由直径30至50公分粗的圆木集群而成,每个桥墩用圆木111根,横排15根,纵排7根,左右各3根,每个桥墩下面由石块堆积加固,桥长500米,宽15米。铁路便线从金山湾站接轨,沿楼房、马家堡、套外村,紧贴东平大街山根经燕窝村过江,通过朝鲜五木里直达新义州。战后于1954年7月拆除。当时只将铁轨和桥面板拆除,故遗留木桩墩排列于江中。这是丹东城区今日唯一能看到的一处浮桥遗址(另一处铁路便线从沙河镇站接轨沿着大坝,通过江心岛直达新义州。由于拆桥时将木桩基整齐划一的截断于水下,故水面未留下太高的痕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