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一百天,并没有原想的那么激动。
昨天去了趟图书馆,手中的塑料皮借阅证已被淘汰,当初办借阅证时儿子刚上小学,图书馆就在学校附近,接送儿子顺路去借两本书看看,小学六年,是出入图书馆最多的六年。
孩子离开小学后,图书馆也开始翻新扩建,建好也没来过,今天重新踏进图书馆大厅,已隔了快十年。
重新办了一张卡片式的借阅证,新图书馆对我而言仿佛迷宫。图书馆的角角落落,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都会充分利用,好多学生散落在图书馆各楼层,或边道,或自习室,或书架旁伏案学习,旁若无人。
二楼有保家书法展,保家是湟源地区很有名望的书香世家,书法展以第二代保才禄老先生为主,展出保家三代人在书法上的成就,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三代保国良先生的草书,游如蛟龙,翩若惊鸿,见之忘俗。
在图书馆借了两本书,一本大块头的《中国散文批评史》,一本小说《偷影子的人》。近几年的阅读完全依赖手机,碎片化和功利化严重,根本静不下心来翻阅各种纸质书籍,虽说这两年买的新书也不少,但大部分插在书柜没有开封,反正书就在那里,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地读,结果书一直在那里,时间却不知流逝往何方。
图书馆借书的期限是一个月,在一个月里啃完《中国散文批评史》,以我疏懒的性情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我需要的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那种紧迫感。只有紧迫感才会给懒散惯了的人搅和出智能和活力。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