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五

四十六

原文

       江阴翁明经照,字朗夫,馆嵇相国家。相公非朗夫倡和不吟诗,人呼为“诗媒”。雍正乙卯,以鸿博荐。朗夫谢诗云:“此身得遇裴中令,不向香山老一生。”一时传诵。朗夫有《春柳》云:“千里因依惟夜月,一生消受是东风。迎来桃叶如相识,猜得杨枝是小名。”皆佳句也。平生有谦癖,拜起纡迟;年登八十,犹熏衣饰貌,寸髭不留。余初相见,知其多礼,乃先跪叩头,逾时不起。先生愕然。余告人曰:“今日谦过朗夫矣!”

译注

       江阴翁照,字朗夫,在嵇相国家里教书。嵇相公不是与朗夫唱和不吟诗,人们称呼朗夫为“诗媒”。雍正乙卯年,因为学习渊博被荐举。朗夫写的感谢诗:“此身得遇裴中令,不向香山老一生。”意思:今生能够遇上裴中令,不做香山隐士终老一生。一时间被相互传诵。朗夫有《春柳》诗:“千里因依惟夜月,一生消受是东风。迎来桃叶如相识,猜得杨枝是小名。”意思:千里相依只有夜晚的明月,一生能够陪伴的是东风。年复一年迎来桃树长叶,猜想着小名叫杨枝的女子。都是上好的诗句。平生有过分讲究礼节,祭拜行礼行动缓慢;上了八十的年龄,仍然衣着打扮正规,寸须不留。我初次与他相见,知道他讲究礼节,就先跪下叩头,好久不起身。先生很惊讶。我告诉别人说:“今日谦过朗夫矣!”意思:今天我的礼节超过翁朗夫了啦!

       翁照(1677—1755)初名玉行,字朗夫,一字霁堂,号子静,江苏江阴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卒于高宗乾隆二十年,年七十九岁。国子生。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以疾未与试。十四年(1750),再以经学荐,不遇。性醇谨,不作妄语,事上接下,必以诚以礼,公卿咸敬礼之。大学士嵇曾筠高斌并称为老友。且曾筠非照相唱和不吟诗,人呼为诗媒。尤工章奏,往来江、淮、燕、豫间,大吏争延幕下。笃友谊,尝寓朱姓家,后其人逋赋被絷,照尽出修脯以偿之。晚约沈德潜结庐吴之采葑溪,未遂而卒。

       明经1、通晓经术。2、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3、明清对贡生的尊称。

        诗媒1.促成婚姻的诗。2.指引起诗兴的人或物。

        鸿博1.谓学识渊博。2.科举考试博学鸿词科的省称

      【中令】中书令的省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