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劳动观念 养成良好习惯

提示:(闲杂人等  别看别看别看  你们周一就会知道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一1班的陈尚礼


五一劳动节刚过,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假期综合征又重新回到了校园,那么我先问个问题:五一劳动节,同学们劳动了吗?


劳动,是指人类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左传》中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横卧于崇山峻岭之间的万里长城,到驯服了洪水骇浪的都江堰,从横贯大洋的港珠澳大桥,到窥探宇宙的FAST“天眼”望远镜,这些伟大的成就,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血与汗,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昭示着劳动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世界的重要意义。

那么自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素质,在生活中养成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好习惯。讲到这里,想必高一的同学们是感受最深的了。就在上周,高一的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为期五天的学农活动,从大自然的怀抱里回到校园。在这五天的学农活动中,我们离开了自己的温柔乡,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农业技能,体验到了在平时从没见过的劳动,有顶着烈日在田地里除草,有推着斗车在大棚间穿梭运泥,除了拖着水鞋在田野里插秧,还有到小树林实地考察,当然最必不可少的便是“别有味道”的挑粪了!在这次学农活动中,我们真正地体验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但也感受到了劳动过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快乐与满足。

诚然,我们作为学生,也不可能每天都“上山下乡”地去做农活,但是学农带给我们的劳动意识却是值得我们一辈子珍惜的。在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中,对中小学生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应该具备的人生技能作出详细的说明。像学习储蓄,了解各种理财方式的利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都仅仅只是小学阶段的内容而已,对于中学生,“清单”要求需要了解社会发展趋势,预测哪些职业会消失,又会诞生哪些新兴行业,并了解劳动者权益与义务;推动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深入探索、实践感兴趣的领域,如人工智能、金工木工、篆刻陶艺等动与社会实践中,做好进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准备。

其实,劳动,并不仅仅是这些大事,通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培养劳动的习惯。当你看到班里的窗帘散乱地搭在窗台上,可不可以帮忙卷起它,当你看见路边的塑料袋时,可不可以顺手捡起它,当你看见共享单车倒在地上时,可不可以弯腰扶起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做起,养成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的好习惯,准备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再次要进去梦想的地方,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我越来越爱你了 书中的情节让我不知不觉陷入其中 当然少不了模仿表演 还...
    杨邹君阅读 136评论 0 0
  • 最近听了一个段子,人说在北京有三种打招呼方式:低端人口打招呼方式你找到房子了吗?中产阶级打招呼方式你家孩子还好吗?...
    曼路_阅读 434评论 1 2
  • 要入门神经网络,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感知机,先上一张图, 感知机其实就是一个算法,它能接收一个或多个输入信息,经过一...
    心水阅读 52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