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2 念力支持下破局、重构,创建信仰型组织——行动共修

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第二章 企业经营、管理中隐匿的人性规律

2.3 把握人性规律,整合“价值网”(内三层/价值观)


        二、价值升华

        第二阶段:行动共修——“结果动力”转化为“过程动力”。

        “思想共识”容易建立,但“惯性模式”却很难随思想转变即刻发生改变,故而,人们常会陷入知道、做不到的处境之中……

        “价值逻辑”是写入潜意识、写入心智模式内的程序,决定了人行为、决策背后的心理动力。如果“价值逻辑”导致的惯性模式、心理动力没改变,那么,就算人们的头脑发现并认知了价值逻辑,在思想上发生改变,也依然无法驾驭自己的行为、决策,无法与惯性抗衡。

        改写程序、突破惯性,单靠改变思想认识是不够的。

        道理懂了,信念内化到脑,改变开始,但只有“脑”愿意改变还不够,压力下,“心”易受惯性裹挟……抗拒改变,这时,人们用“意识”中的道理,根本无法战胜“潜意识”中的惯性。

        所以,针对“心”的开示(修炼指导)尤为重要!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企业须推行价值观开示、营造共修场域,令员工们在“念力”和“场域”支持下践行、成长,不断自我破局、自我重构。这样,人们才能逐渐摆脱惯性模式(冠军鹰、呜呜羊、贪吃蛇、熊长老),成长为小V,把握住自己的心性,自然而然地萌生新的动力取向:使命动力/过程动力。

        推行价值观开示、共修实践,旨在引导员工重构价值逻辑,促进心智成长!

        心智成长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进步,并不等同。心智成长,意味着突破惯性、超越局限,意味着正视并挑战自己的恐惧,走出舒适区或安全区,在曾经不敢驾驭的新领域里大胆尝试,进而取得突破性的进步,积累突破性的经验。

        “心智突破”是一个不断砸碎“旧我”,重塑“新我”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便没有创新之作,没有突破性的成长。

        员工不成长,组织便发展不起来,核心竞争力难以提升,面对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企业必将难保优势。

        人们需要一份工作。

        如果找工作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对钱、权、名的渴求,那么,人们在惯性模式下追逐这一切,边际效用递减,快感会越来越少。

        但,如果找工作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提升、成长的渴望,那么,借助工作实践自我突破,活出越来越多的内在价值,带着这样的内心动力,不但会得到钱、权、名,也会得到更多自信、快乐、满足,内心越来越充实、丰盛。

        谁人不希望内心安定,获得充实的幸福感、满足感呢?!

        企业向员工提供一份工作、提供共修关系氛围、提供价值观开示……如果这一切能够帮助员工成长,令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在职场关系里,获得越来越多的价值感、越来越充实的内心体验,那么,大家自然愿意借助组织的支持共同修炼、积极改变。因为这种改变意味着更好的未来,意味着不断递增的丰盛感、满足感、幸福感。

        当人们在价值观秘籍指引下……开始提升“念力”,共修、实践时,整合“价值网”、令大家心系使命将不再是难事。燃烧的组织会把恪守使命当做信仰,为了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未来不懈努力,“海底捞”就是最好的例子(第四章详解海底捞案例)。

        “行动共修” 阶段,便是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借工作实践共同成长、借共同成长把握工作实践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落实文化、提升管理,引导组织共修、共创。

        将会用到三个价值观秘籍——释心丹、定盘星、生命线。这三个修行指导秘籍,贯穿文化建设的全部过程,最终营造心能共振场。

         释心丹:释心丹是为领导者(决策人、高管、HR)自我修炼准备的“价值观秘籍”。组织是一个系统,系统内序位越高的人对系统的影响越大。大家同坐一条船,这条船想远航,就必定要乘风破浪、必定会遇上难关。危急时刻,领导者越能带着成长的状态,释放潜能,稳住自己,就越能稳住系统,激发并整合全员力量。哪怕是系统内个别成员掀起风波,释心丹也能够帮助领导者稳定心智(摆脱鹰、蛇、羊影响),进而稳定全局。

         定盘星:定盘星是为所有组织成员准备的与共修、心智成长有关的“价值观秘籍”。贪吃蛇、冠军鹰、呜呜羊、熊长老是人性的弱点,难以避免,因此需要在价值观开示下,帮助内心的小动物们借助企业平台、借助磨砺挑战共修成长,从而能够带着成熟的力量关注更高的价值、意义,将使命内化到心,将注意力越来越放在过程中,专注于能力提升,专注于创造积累。

         生命线:生命线是针对企业定位,为组织运营准备的“价值观秘籍”,确保企业在信念护持下,不忘初心使命,持久发展,前路长青。

        “价值观秘籍”不能只印在办公室的墙壁上,而是要从上至下,渗透在各级领导者的行为态度里、管理方式里,最终,还要渗透在组织全员的心智模式中、行为反应中,这才是真正的价值升华、价值观内化。

         构建“心能共振场”:心能共振场建设,即是实施文化建设的过程。共振场域是否形成,能够检验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内化效果。

        内化价值观,引导组织成员共修、实践,可逐渐构建起心能共振场域;场域构建起来,又可加速价值观内化,促进价值网深度整合。

        引导人心发生改变是颇具难度的事情,为达到切实效果,企业一方面须滤除没有成长愿望,不肯提升改变的人;另一方面须把握人的心性规律,依循心性适应的频率有步骤地进行文化建设,既要发挥创意,又要融合管理。

        文化建设是与人的潜意识建立连接的过程、是与人的心智模式建立沟通的过程,因此把握细节、营造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真正理解文化内涵……已经做到价值观内化、已经开始自我审视和自我破局的领导者,才能顺利落实文化,创建信仰型组织。

        首先,须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价值共识,例如:体验式培训、决策人演讲、仪式性的活动、痛点爽点强化、制定公约等。一旦有了价值共识,成员们自愿共修、成长,心能共振场便会慢慢建立起来......此后,每当员工跨入系统,便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自动强化价值观,自动接受引导、积极改变,以求在系统内获得归属。

        一方面,员工在思想上已经建立共识,只是改变心性、改变惯性模式需要时间,但只要愿意改变,就会在系统内获得能量支持;另一方面,员工若放弃改变、放弃成长,等同于违反共识、违反组织统一的价值取向,将会成为系统内的另类,失去归属感。

        压力和动力同在,磨砺和支持也同在,故而,在心能共振场内,员工会积极响应文化影响,有意识地融入集体,配合组织,积极改变。


备注:

新书初完成(21.5万字),边打磨最后一稿,边日更分享,待后续出版。请莫私节选,尊重原创!

陆续上传,链接: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 文集 - 简书

有职场背景,对“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心理学于企业场景下实践应用”感兴趣的朋友,可添加微信:shuiyan_7(备注清楚),够15人,便建群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