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复旦旧书店

你会为了买几本旧书跑到一百公里外嘛?

我会!

是情怀还是去见证一个旧书店主22年的坚守?我并未多想!

灯光下,书架间,读书人摩肩接踵,缓挪脚步,或蹲或坐,专注于一方清静世界,或许正是怀揣这样的憧憬,我才决意要去。

一路上小雨淅淅沥沥,今天不是一个送别的日子,至少天气上不是。

看过一篇报道,全国四万多家的书店门店中,图书销售占比100%的仅有24家,而今天要去的复旦旧书店便是始终如一的1/24。

书店坚守不易,虽说旧的是书,不是价值,但是旧书的价格却低至尘埃,微薄的利润根本不能和高涨的人工、水电、房租相抵消,这也就是很多旧书店难以维系的主要原因。

说白了情怀之外还得活下去,近些年来,新书店如雨后春笋,各式营销也让人眼花缭乱。先进的建筑风格、茶水、音乐、甜点、简餐搭配精心设计的灯光,琳琅满目的文创,书+X的营销方法多出了社交属性,变成了一个更多元的生活空间。

营销专家们将其称为书店2.0时代,突出社交属性,打造享乐环境,书作为一个诱饵,弱化甚至灭绝了书原有的传播知识和智慧的属性,沦为新书店商业模式下的附庸品,这不知是书的悲哀还是读书人的悲哀。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人们大多数满足于不经过验证的不明来源的浅层“知识”,止步于轻微的满足,更不愿做深层的思考。这样的大趋势下能潜下心来阅读的人,少之又少。

在新书店林立的当下,复旦旧书店的坚守,正如他泛黄的广告牌上的标语“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一样,让人倍感温馨,内心笃定。

复旦老教授说这是读书人的天堂,一点都不为过。

复旦旧书店混迹在菜场网吧宾馆之间,很是不起眼,若不是地上有块大大的广告牌指引,路人几乎察觉不到,最初几年它甚至没有名字,在教授和学生的口语之间问及这书哪儿买的?答曰:[复旦那个旧书店],久而久之这个名字就沿用下来,一直至今。

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愚钝”无为才得以让这间旧书屋在22年的时光里挟风伴雨默默的坚守,在哪里见证着读者的因缘际会。

这里没有拍照观景位,也没有咖啡、音乐、精致的点心,唯有书香,泛黄的书页和被时光蹉跎得掉色的封面。听老板讲,这里的书大部分来源附近大学老教授们的珍藏,他们老了,眼睛不灵了,把书卖出去,让知识回转到社会中里,也是奉献。

他们卖书时庄重的像送别一位亲人,这正如我同他的书店分别一样,像一位22年素未谋面的老友一样。

老板说还有一位老教授患了阿兹海默症,他的家人把他的书卖了,他又跑出去把书给抱回来了,老板不舍,给他留了几本。

这哪里是买书卖书这么简单,是爱心的传递,是温情还有暖意。不知搬迁以后那些老教授怎么办?

一座城市,旧书店便是这城市文化的底蕴。它不需要华丽的外表,网红的颜值,也不需要咖啡和奶茶。它只默默的守候在哪里,提供一个温馨的堆砌书的空间,让五湖四海的人到这里与他们心仪的书相逢结缘,它只需要默默的守候在哪里,把传统,把文化沉淀到时光里……

复旦旧书店,再见!!!

我坚信任岁月流转,新旧交替,

你都会一直在哪里,

不浮不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写于2019-11-26) 今天和小黄去了复旦旧书店。书店很不起眼,如果不是楼下的东北大馅水饺我都不会抬头。...
    人间宙斯佐尔巴阅读 3,122评论 0 0
  • 水润姑苏。 沿着相门城墙,外城河分流出的一支水系向西行,倏忽间,会以为穿越了时光。 这里的建筑青瓦白墙,古朴素雅。...
    江湖路远了阅读 4,200评论 1 13
  • 上回我和泽在济南见面时无意中在网上搜到山东大学南门对面有家济南古旧书店,我们查好路线坐车去了。书店店面不大,一共两...
    雨落圆荷阅读 5,052评论 1 1
  • 厦门丰富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背后,有一张大手在运作铺垫。是谁,是什么在吸引游客到厦门去呢?我以为到厦门的书店,可以...
    禾叶兄弟阅读 3,051评论 0 1
  • 前天外出顺道去探了复旦旧书店,店铺在二楼。 一进门,书满满的堆在书架和地面上,简直是我的最爱。有上下两层,中间是个...
    一木荒唐阅读 1,58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