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养成的反思

不得不说,从总体上来看,我半途而废、没有养成的习惯要远远多于养成的习惯。

虽然我也有一些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比如读书、学英语、德语……但是,除了这些之外,我也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是我一直都在做的了……总之,养成习惯是意外,而没有养成习惯则是常态。

回过头来看,我曾经计划过很多的事情,也用过一些方法来让自己“铁了心要把事情办成”。但事实是,我的行动大部分都半途而废,在习惯养成的路上,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1.意识到某件事情的重要性

2.制定计划,开始养成

3.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掉进这个坑里的习惯养成过程有很多:每天看一点财经知识、早睡、每天抽点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每天学一点数学……

仔细想了想我之前失败的所有的计划表,有两个特点:

(1)同时干很多事情:每天既想要背英文、又想学一点财经知识、还想学一点计算机、除此之外还想学一点高数……

(2)所有的事情都想要“每天做”,仿佛有一天不做就养不成习惯了一样。

总之一句话:短期内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最后的结果也很容易预料:刚开始的几天,热情满满,恨不得超额完成任务;两三个星期之后,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多一个月之后,看到这些东西就烦,然后就再也不想学了……

看看我成功养成的习惯,都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以往有过成功的经历(或者类似的经历),并非“零基础”,本质上属于“更上一层楼”;

(2)目标的设定一直比较合理,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允许偶尔的间断,而不是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做。比如每天学习十五分钟某软件,花10分钟看个视频,然后花10分钟练习一次,学了两个月,了解了基本的操作。

(3)对于压力较大,练习强度高的项目,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且不能完成目标的后果一般比较严重。比如之前准备司法考试,作为法学院的学生,以后要从事专业工作的话没得选,必须得过。

(4)对于自己不擅长、比较容易产生挫败感的项目,一般都是在集体学习中完成的,或者有老师指导。比如之前学习高数(很遗憾现在忘光了),就是选了学校的课去学的。虽然学得磕磕绊绊,但是好歹学完了,并且通过了考试。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以下这些策略目前对我没有什么用:

(1)设置做某件事的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

经常是任务没完成就给自己来个奖励或者明明没达标也不给自己惩罚。

(2)加大沉没成本

自从知道“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后,这招的效果就越来越差,现在几乎都没什么效果了——犯懒的时候完全进入了“对已经投入的成本一点都不心疼”的状态。典型的“小和尚念歪了经”。

(3)单纯对外公开自己的目标

首先,绝大部分人是不会记得你的目标的;其次,小部分人即使记得,也不会当着你的面怼你一句“呦,你的计划完成了吗?”事实上,只要自己忘了“曾经许过愿”这回事,这招也就没用了。

(4)想象完成某件事的重大意义

比如“背一个单词相当于100元”。当然这是因为我没有练习过想象力,没有想到能够让我足够心动的事情。这个方法失败的过程通常是这样的:想到了某个重大的意义,然后兴奋了一段时间,但是兴奋劲儿过去之后,“没有完成这件事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就会冒出来,然后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的那些“难受”的记忆就会一点点地冒粗来,慢慢地就放弃养成这个习惯了。

一些为他人所推荐的方法对我却不管用,不得不说,习惯养成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想要形成习惯养成的方法论,除了借鉴别人的经验外,还需要自己不断摸索。对于那些一直都很有干劲的人而言,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可能不需要这么多窍门,而一个内心戏很足,习惯于自我怀疑的人为了养成习惯,则可能需要运用一些方法克服心理上的阻碍。因此,在不断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尤其是内心戏很足的人)需要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意识到自己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习惯,而不是违背自己的特点来迁就特定的方法论,是养成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想要怎样爱 我就怎样去爱 你想怎样伤害 你就怎样伤害 你把这叫公平 我把这叫无奈 到底谁是无赖?[Sob]
    Bernardxiao阅读 392评论 1 2
  • 老规矩,先上套路。 1. 用你的智慧、知识,客观的分析当前,未来的情况。 2. 有时候一瞬间,你必须凭着直觉和经验...
    知识要火的聊公子阅读 40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