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5 八九十离
店里生意做的乱七八糟的情况下,李英英下定决心不等开学,现在就得招个全职阿姨来帮忙,还真找到个瘦瘦小小的阿姨,这阿姨之前在附近一所卫校里的食堂上班,李英英开的工资比食堂高几百块,但是规定的上班时间比食堂长几个小时。方知又等了几天,发现那阿姨干活也还应付得来,加之自己真的迫不及待想回嘉山市独自冷静一段时间,巫叔那几天也在店里帮忙,其实那时候就已经不大用得着方知。
方知挑了一天晚上,收工关店之后,试探性的跟李英英说:“妈,我明天要回嘉山。”李英英看了她一眼,只说了声嗯,不过李英英没有尖酸刻薄地回击方知什么,方知已经是感觉不错了,闹得僵总比闹到生气好一点,虽然方知目前还是觉得心里窝火,觉得李英英这事儿干的极其不地道。 方知问:“那我明天就自己走吗?” 李英英用讥讽的口吻说:“不然还要我送你?” 方知又问:“我的那么多东西怎么办呢?” “寄回去。” 方知心里倒是也想过这么个办法,不过这还是没办法的办法。方知的行李的确有点多,一个人指定是拿不下,她想过很多种可能,要么借李英英的车开回去,可是她开回去没人再给开回来,开车回去的油钱和高速,远比坐火车多。要么托巫叔带回去,但是巫叔的皮卡上面还有一车西瓜没卖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完,卖完了人家是否回老家,这些都不确定。寄回去可行,就是真的很贵。 在外人看来,方知现在失业,又没考上,还不如一边帮家长忙,一边准备考试呢,世俗的规训太入脑入心,以至于方知现在离开李英英的这份事业,心里面也生出一丝愧疚感,那种没有全身心跟母亲签订卖身契的愧疚。 可惜生活永远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世界上真的会有人为方知考虑吗?亲妈尚且不会。各人也只会看到自己的需要,利用一切去满足那个需要,比如李英英现在缺人跟她一起开小吃店,缺人为她当牛做马,对于方知的离开,她多半已经在心里给女儿糟践的不成样子,背后如何跟别人吐槽方知,方知也能猜到七七八八,只是管不了这许多了,方知深刻领悟到她和母亲只适合相敬如宾,不能共患难,也别想同富贵,永远不要一起生活是最好的。 方知终于回到嘉山市,还是选择住在方忠厚之前买的房子里面,现在也没有人住,毕竟那房子各方面条件好一些,方知决定暂时住到过年,过年的时候方忠厚回来,她再去别的地方租一个月房子就行,这样省点钱,节约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方知回家的前几天都在使劲睡觉,像是困了八百年一样,有空调的房间是真好啊,身上都不那么黏糊糊。方知以为自己能顺利地安静一段时间了,起码直到过年前的这几月能一个人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没过几天,方晓和方知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方晓和李英英又闹翻了,李英英今天跟他“开会”加顺便骂他,说了四十分钟,方晓这期间他全程不回话,没有理李英英一句。李英英的大致意思就是,嫌儿子不争气,嫌儿子在店里帮忙就抱怨,嫌儿子没有当众给她面子,嫌儿子初中时不听话,倾诉自己爱儿子才严格要求儿子,倾诉自己之前总是满足儿子的要求,儿子要什么给买什么。“要什么买什么”指的是方晓高中找她要钱买了个篮球的事儿。现在李英英已经不打算再跟儿子相处了,从今往后的,每月只会给儿子1500的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多余的钱不会给。 李英英顺便提了已经回家的女儿方晓,嫌方知不成功,说她大学毕业还不是家里蹲,连个工作也没考上,今后不会再给方知一分钱,即让方知自生自灭的意思,方知听了这些话,内心觉得很无辜,一来仅仅是因为自己没有帮李英英干活,李英英就背刺她,方知之前对李英英的猜测果然得到了验证,二来,方知本来就没打算再找李英英要一分钱,早在做出躺平的决定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自己的积蓄花完了自己打工就是。
方知觉得自己颇有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因为她自认为没做任何对不起我妈的事情,更没有伸手找李英英要钱去花天酒地奢侈生活,何况李英英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可以给我们挥霍,她的幻想类似于一个贫农担心另一个贫农偷她的一粒芝麻。
穷人的恶意最大,甚至还能投射到子女的身上。 方知和方晓详细的家庭关系和李英英个人的品行问题,分析了很多。方晓稍微还带些气话和情绪,方知因为不是当事人,所以冷静很多。综合下来,方知觉得李英英这次和方晓明面上的闹翻,要断绝和一双儿女之间为数不多的亲情,如果她真的不是说气话,能够说到做到,而不是仅仅口头发泄情绪以此为要挟让一声儿女更顺着她的话,其实还是个好事情。 李英英自己的不幸长年累月地加在儿女身上,尤其是对待方晓。李英英认为自己当时已经离婚,却放弃在外打工,回家陪读,主要就是盼望儿子能考个好大学,让自己面上有光,以后也能找到好工作多挣钱给自己花,养老有保证。没想到不思进取的方晓只考了个吊尾二本,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儿子又是个佛系的人,只喜欢打游戏,没有她心中所谓的雄心壮志,李英英觉得愤怒和难以理解,自己在别人面前的面子更没办法得到满足。
方知心内对李英英的这些操作虽然不赞同,觉得彼此明明有更好的方式来处理亲情关系,完全没有必要把话说的那么恶毒难听,每个人心里面都是自私的,都想着自己的利益,因此对别人总是不满意,母亲不满意儿女,儿女也未必满意母亲。李英英究竟为何非要闹得这么难看?按照方知的三观来说,她不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生活的难处,都有压力和不开心的事情,可是也未必见得别人的嘴巴也那么恶毒,把心里的负面想法全都说出来,这世间美好的情感语言占了很大的功劳,相反,恶毒的情感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恰恰说的就是此道理。把恶毒的话说出来,断绝了最后一丝亲情,有什么好处呢?还不如维持表面的塑料亲情,日后起码还能互相帮助一波,成全该有的中式亲情。世界上多了一个讨厌的人总归来说,也不是什么很美好的事儿。 李英英老是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来威胁恐吓一双儿女,经常把断绝关系挂在嘴上,好像断绝关系不来往了,儿女们会怎么样怎么样惨,其实本质上是李英英自己害怕养老问题,不甘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她认为的回报。
方知和方晓得心里面从来就没想到过这些事情,他们想着的除了自己的一些破事,对于这段亲子关系就是尽可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报答李英英。可是李英英用了极端的方式来让他们明白,亲情、母爱,全部都是他妈的鬼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扭曲神经质的母亲。 方知回想起自己和方晓成长的过程中,李英英永远是苦大仇深,导致自己和弟弟养成了敏感自卑懦弱害怕的性格,方晓更惨,还得应付李英英的喜怒无常。方知则是老早就意识到李英英不会对她好,她真的出了什么事情,李英英只会顾着自己,所以早在13岁那年,就已经对李英英去魅,李英英今天说出来关于自己的那些话,方知也老早就有打算,方知甚至还暗自觉得还行,毕竟自己已经24岁,李英英只是不给我钱,没有找自己要钱,就已经蛮不错。李英英目前身体健康没发生意外需要方知出钱就挺好,毕竟方知可能真的出不起。去年过年,方知给了李英英一万块,看得出来李英英甚至觉得挺理所当然,可能觉得方知给的还不够。那也确实,如果按照这么多年李英英在我身上花的钱来说呢,的确差远了,然而这个事情想起来还是让方知蛮心寒。 母亲眼里对这段亲情的算计,比儿女们多的多! 方知还听方晓说,李英英明天就回到嘉山市,但是李英英表示并不想看见方知,所以应该不会来方知暂时居住的房子里。方知一边觉得无奈一边觉得还不错,毕竟现在见面了,方知是真的会小小的尴尬,何况这快一个月以来,方知自己住的太过于舒服,已经不想跟心不和的人在一起生活了。李英英是见不得儿女过太开心的日子的,她喜欢儿女和她一样苦大仇深。 事实证明怕什么来什么。
中秋的前一天早上八点,方知突然接到个电话,陌生号码,她想了一下还是接了,原来是巫叔打来的,喊她中午到巫叔家里吃饭。方知犹豫,问:“是我吗喊我去的吗?”巫叔爽快的回答:“对,是你妈喊你来,我过半个小时就到你那个小区了,我过去接你。”方知只好答应下来,但是心里不怎么放心,自己从来都没有和李英英明面上闹翻,但是李英英因为不满意我,所以不理方知,现在母女关系里面,是一方冷战另一方隐身下线的状态。
方知硬着头皮打电话给李英英,打完了确定了喊她过去吃饭这件事根本不是李英英的想法,而是巫叔的“假传圣旨”,但是李英英面对这件事,也就答应了。方知还是觉得现在时间太早,过去了离午饭点还有好几个小时,再者自己也才起,巫叔的安排简直很无理,又打电话给巫叔说自己能骑电动车过去,就不劳巫叔来接了。 方知答应去吃这顿饭呢,一方面是因为不想闹得太难看,她一贯的风格就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另一方面是,方知之前也没有透露过自己会去外地,所以在别人看来就是方知人还在嘉山市里,也没有工作,喊她吃顿饭都不去,是几个意思?不过这次去了,方知打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英英和巫叔问什么话,方知就说什么鬼话,看这俩人的样子,不可能对方知有什么慈爱之心,多半是还想从方知身上图点什么,目前猜测,要不就是喊方知再去给李英英帮忙,或者想探听探听方知对未来的打算,看看方知未来会不会出息。方知不愿如此猜测人心,但就是目前的现实。 约定的时间到了,方知骑上电动车出发。巫叔的房子是嘉山市老城区的一座带院子小民房。进门之后,方知先把买的牛奶和两盒土月饼先送上,巫叔已经在烧菜,方知和李英英两个人先坐在卧室那里,卧室里面有个小茶几,打算坐那儿吃饭。母女二人就聊起来。李英英问:“最近在哪做什么的?”想看看女儿不跟自己干之后混的咋样。这话让方知很无语,心里觉得我最近如何,你做妈的还能不清楚吗?问的跟方知是亲戚家小孩一样。方知感受到母女二人已经开始生分,这生分谁也救不了。
方知回答:“最近,在家看书学习呗。”
李英英又问:“以后有没有什么打算?就一直考?”方知心想果然会问她这些,于是抛出一枚重量级烟雾弹:“上次你也见过的我那个大学同学,叫吴禾萱的那个,她在南粤那边干民办大专老师,打算也介绍我过去的。”
其实这话就是表示方知有事儿干,不劳李英英操心,方知要跑很远,别想找到这个人了。实际上吴禾萱只是之前提过一嘴她在那试试水,如果好的话再说,而且方知本人并不想去南粤打工,远倒还凑合,就是那地方太热。李英英立马开始否定:“这你得想清楚!我们也帮不上你什么!但是肯定很多不好!你去了之后还怎么准备考试?去了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别听别人跟你说的,有可能你去了那对你就是不一样!你想想你去年在西川省,只是小学老师就已经感觉不能兼顾学习!” 方知表现得很讪讪然:“也还好,这个大专老师嘛,带的都是大学生了,比小学生好带。” 李英英:“这地方肯定偏僻!都大专学校了,能是什么好地方!” 方知冷笑:“人家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光州市,一个在西关市。地方还是可以的。” 李英英声音拔高,同时不屑:“西关市!你回头要是被弄到西关就好了!那地方!” 方知说:“我去过西关,感觉也还好。” 李英英直接打断方知:“你才去几天!你不懂!......” 诸如此类,反正一点鼓励没有,就是在泼冷水。最后方知只得附和:“哎,是的是的,没办法,为了谋生嘛。”心里觉得李英英这番话没有太多的意义,方知不出门打工,李英英也不给她钱花啊,都已经背地里放过狠话,既然不帮助,还在这否定什么呢?果然还是江山易改,人性难移! 李英英继续说:“我最近身体也不好了,就回来休息几天,正好店里生意也不好,”然后说辞退了阿姨,节后再去开店,这次去,就不做那么多菜品了,诸如此类。 方知就默默附和,“哎,是的是的,忙不过来还是简单点好。” 开饭之后,巫叔问:“刚刚听你和你妈聊什么去南粤省那边?” 方知说:“哎,也还没决定呢,就是有这么个想法。” 巫叔:“就是太远了!你去了之后怎么考试呢?回来跑麻烦。” 方知回:“要真的去了,就在那边考也不错,那边的公务员待遇还是好。”方知觉得巫叔管的有点宽了。巫叔继续说:“那在哪考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能不能考上!”内涵方知都考了好几年也没考上。方知已经觉得有点烦躁,话还得接,就说道:“唉,是的是的,我要是去了,在那边也是慢慢考。”方知觉得巫叔的逻辑就有问题,一边否定她跑那么远,现在自己又说远不是问题。说到底,方知考不考得上都不刨巫家祖坟,巫叔爱操心别人还不如管好自己。 李英英此时抛来灵魂问题:“你那个同学在那边拿多少钱?”方知脑子飞快的计算了一下,其实她是知道吴禾萱工资很低,存不下来什么钱,吴禾萱之前跟方知透露过,那份工作一年撑破天只能存两三万左右。但是方知不能说这么低,也不能说太高了,显得不真实。于是答:“五千块左右吧。” 巫叔还以为方知的这份南粤省工作多么厉害,原来并不能比得上自己卖西瓜。方知一个年轻大学毕业生,看起来自己还是能轻松拿捏的。他冷笑道:“五千块,也不高!”接着巫叔又问:“方晓国庆回不回来?” 方知说:“我不知道。”其实她知道,但是她只想表现得不清楚李英英和方晓那些烂糟事儿的样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巫叔半信半疑:“你没问啊?” 方知说:“没问,你们也没问?”这话的意思是方晓是李英英的儿子,李英英都不知情,她一个做姐姐的争什么先。 李英英说:“问了干嘛?”她还处在和儿子打仗的局面呢!
巫叔说“我倒是打电话问了,他说不回来。” 方知已经吃的差不多,因为在去之前她就吃了早饭,先吃完了之后坐了一会儿,往门口望了望,也不说话,表现出一副很想走但是还在等长辈吃完的架势。李英英和巫叔也吃的差不离了,方知提出来,自己来洗碗,其实没打算洗,就是直接走了不礼貌罢了。说着就要去收拾桌子拿碗,碗已经拿了起来,巫叔抢过碗阻止了她,不知怎地顺便摸了一下方知的手,方知心里惊了一下,觉得很不舒服。李英英也再三阻止方知要洗碗的事情,开口道:“你没什么事,可以先回去。” 方知说:“也行,好嘞,我先走了。”巫叔喊着方知:“晚上再来,带你去吃烧烤啊!”方知拒绝了:“哎呦,麻烦你们,我晚上搁家多看会儿书,就不来了!”巫叔还不依不饶,表现得很热情:“你来!你一定过来!” 方知不回复巫叔,上了电动车就要走,李英英说:“人家有事!别喊她了。”方知再次道别:“先走了,再见。”方知是顾及大家彼此面子才客气一下,再有下回遇到巫叔这类行为,就要把话说难听了。晚上吃什么烧烤?吃了烧烤能上天?巫叔那点龌龊心思,方知早就敏锐的察觉到了。 方知回到家之后,李英英发消息给方知:先别告诉你弟,我马上回你住的那个房子里面一趟。方知眼皮都开始跳了,没搞懂李英英的逻辑,什么叫先别告诉你弟?但是还是答应了,并且客气地回复:刚刚早知道骑车带你一起回来了。
李英英为什么突然说要来方知目前居住的房子里面呢?原来是在吃饭的时候方知表现出和方晓并没有联系,李英英据此判断方知和方晓并未组成联盟,想拉方知站在她那边。可惜方知从不站队,只维护自己利益。如果想叫方知站队,得拿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