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讲师的课堂上,大家体验到很多正面管教的工具,深有启发,纷纷回去践行,一些看似简单的工具竟真的产生了神奇的魔力。
在妈妈引导下,孩子的几句感谢竟平息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家庭大战”;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竟意想不到的瞬间懂事了;在理解了“私人逻辑”之后,瞬间能跟爱人共情了……
看到大家的“成果”我也跃跃欲试,于是昨天晚上我很认真地给女儿写了一张鼓励贴,并想把它贴在女儿房间的成长树旁,结果女儿很坚决地拒绝了我,不让贴、也不要,甚至连看得兴趣都没有,并且“无情”地关上房门。被女儿拒之门外的瞬间我是尴尬的,甚至有一丝挫败。
按照一往的风格,我肯定是要发飙的,不仅是因为她辜负了我的心意,而且她这种做法相当不礼貌。
我深呼吸几下,想到了“私人逻辑”、想到了“错误目的表”,而且我的“大脑盖子翻了”的情况下是不利于理智的处理问题的,于是我默默地按下了“积极暂停键”。
今天一天我都没提这事,洗完澡后,女儿请我给她按摩眼周缓解眼疲劳,女儿躺在床上哼着歌,享受着我的服务。我看氛围不错,就说对她说“乐乐,昨天我用心给你写得鼓励贴你没要,我是有点失落的,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要吗?”她继续哼着歌不理我,于是我又问了一遍,她还是继续哼她的歌,我不急不恼的又问了第三遍,她看我如此执着,又没发脾气就说:“太幼稚了,幼儿园的游戏”。我说,为什么我收到别人的鼓励贴不觉得幼稚?你难道不希望我鼓励吗?她说:“说来说去不都是那些话,你们大人思维固化,还能说出什么不一样的话来。”
我终于明白,以往我用了太多的表扬,表扬就像糖果,太甜、太腻、味道都一样,偶尔吃一次可以,吃多了也就腻了。
幸好我学习了正面管教,掌握了“鼓励”技巧,不然我天天只知道表扬,对引导孩子走向自信、勇敢等品质丝毫没有帮助。
接下来我用一张大脑思维导图分享一下鼓励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原谅我不想开电脑,手绘有点丑):
昨天的鼓励贴被拒绝了,我想女儿以后一定会接受我更多的估计贴,我也会让她的鼓励树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