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一刻,你只想好好活着?

图片来自网络


有没有哪一刻,你只想好好活着?

在病房里,左边躺着妈,右边躺着爸。独生子坐在中间,一家人面面相觑。那时的他,即便弯着腰,也绝不能倒下。

一过马路男子与死神擦肩而过,一米八的大个子瞬间在路旁抱头痛哭:我要是死了,家里的那娘俩该怎么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们开始活得小心翼翼。害怕生病,害怕倒下,害怕顷刻间永别。

人的一生会经历太多的悲欢离合,会在绝望的时候试图永远离开。其实死很容易,难得是:好好活着。

余华的《活着》这本书诠释了什么是绝望?什么是劫后重生?什么是一次次阵痛后依旧想要好好活着的本心?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

1

怎样的故事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大概就是会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比如青涩的校园生活,比如一言不合就开骂的领导,比如正在悄悄老去的父母。

大家喜闻乐见的影片,高高在上的男神可以爱上平凡女孩,与死神擦肩的英雄永远可以醒来,濒临绝望的主角总会碰到希望。最后,以一个和和美美的结局剧终。

如他人所言:“生活不是一部写好的剧本,没有彩排和再来一次,一切都是现场直播。”

而《活着》,它比电视剧悲惨,甚至比现实生活还要令人绝望。

作者余华说写《活着》的灵感,来源于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生而为人,我不抱怨。

图片来自网络


余华用最平凡朴实的叙述,构建了这样一个发生在战乱时期的乡土故事。

它的精妙之处在于作者以聊天的方式去拉远年代的距离感,又以第一人称去叙述主角大起大落的一生,让我们从旁观者一步步陷入故事的情节中去。

2

福贵是余华笔下与老黑奴相似的悲惨人物。

从出门需人驼的阔少爷,落魄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

亲人一个个离去,他的心一次次绞痛。最后留有一头与自己同名的老牛相依为命。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抽血过度而死亡。

听起来似乎有点滑稽可笑,谁能因为抽一次血就死了?可有庆的生命的的确确终止在了那冰冷的医院。

有庆的校长同时也是县长的女人,生孩子时出了很多血,一只脚都跨到阴间去了。

孩子们有机会给校长献血,个个高兴得像是要过节了。

只有有庆的血型对得上,他的脸涨得通红,领奖般高声炫耀。

当他的脸变白了,嘴唇也白了,医生仍像个吸血鬼一般紧紧抓住他的血管,不肯放手。直到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

猝不及防的一场悲剧让读者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有庆真的死了。

没有铺垫,没有前奏,没有渲染,就像是平时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可也正是这样的写法,才显得故事真实。

生老病死是人间常态,读者通过简短的几句话便能感受到亲人死去的无助和麻木。

“我儿子闭着眼睛,嘴巴也闭得很紧。我有庆有庆叫了好几声,有庆一动不动,我就知道他真的死了,一把抱住了儿子,有庆的身体都硬了。中午上学时他还活生生的,到了晚上他就硬了。”

生命是卑微的,它属于你,你却没有权利续期。甚至它何时终止,你也无从可知。

图片来自网络

3

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评论:“《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受战争的压迫,绝大多数人也没有食不果腹的窘境,可一点点挫折就能将我们击垮。

小学生被老师没收手机便跳楼,陷入情感纠葛的男女无法摆脱便自杀,欠下巨债只想到用结束生命去逃避。生命对他们而言,真的那么卑贱吗?

或许真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许生活已没任何期待。当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捧骨灰,该是何等的凄凉,爱他的人又是何等的绝望。

看过《活着》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主人公福贵对生活不屈的态度,在希望与绝望中辗转,在平凡与不平凡中切换。

故事有些偏戏剧化,上帝太不公平,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他头上。

父母,儿女,女婿外孙,一个个相继离去。只剩他一人时,已是风烛老人。一生大起大落的他,却受住了残忍命运对他的无情摧残。

最后,一人一牛,在希望的田埂上,随遇而安。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写道:

“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中让我明白,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当你在失意或者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可言的时候,不妨看看《活着》这本书。

它没有大段大段的人生哲理,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去堆砌,只是如常地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福贵如何度过他的一生。

无论生活多么贫苦艰辛,福贵都用尽全力为了身边的人坚强的活着。

所以,我们都要像他一样,好好活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