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之天坛公园

游北京(17)天坛公园

桂殿秋·天坛公园

宋英

平地阔,上天圆。皇家祭祀到天坛。如今展放供游览,翠柏苍松建筑全。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1918年1月1日,辟为天坛公园,对外开放。

天坛公园由两道坛墙环绕,被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

祈谷坛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天坛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天坛公园主要古建筑集中于内坛。四周设有东天门、北天门、西天门、广利门、昭亨门、泰元门。外坛为林区,广植树木,外坛西部偏南有神乐署,是乐舞排练之所,俗称天坛道院。

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内部开间还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仅存的一例中国古代明堂式建筑。

圜丘坛,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俗称祭天台。圜丘的蹬坛石阶、各层台面石和石栏板的数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应“九重天”。通过对“九”的反复运用,以强调“天”的地位。

另外还有棂星门、皇穹宇、斋宫、无梁殿、神乐署、丹陛桥、七十二长廊、双环万寿亭等建筑。

天坛公园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两代建筑技术之大成,工艺精制,构思巧妙。在生态学方面,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杰出的范例。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大型公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