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员工的致命伤,走人没商量,问题出在薪酬模式上!

导读:

阿里为何可以给员工如此高的薪酬待遇?

先看数据:2016年,阿里巴巴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电商巨头,3.6万多名员工,创造利润427亿人民币,人均117万利人民币。

马云阿里巴巴如何提高人效?

2012年,阿里年初制定战略时,要求业绩要增长1倍,各部门就根据业绩翻倍的战略做出招人需求表,阿里当时大概有2.8万员工,大家认为业绩翻倍至少增加12000个员工,结果马云不同意,说公司无法承担这么多人薪酬支出,让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沟通,重新调整新增员工人数。

经过各部门的充分沟通,最后各部门提出,业绩要想增长一倍,员工人数至少增加8000人,结果马云还是不同意,认为还是增加太多了,并提出最多增加5000人,如果今年没有实现业绩翻倍、人员工增加超过5000人,包括马云在内,所有人一分钱年终奖都没有。

2012年,阿里业绩不止翻倍,人数也没有超过5000人;

2013年,阿里要求业绩再翻一倍,人力资源部有了去年的经验,把各部门增长人数控制在5000人,结果马云今年不同意增加5000个员工,提出要求:“今年员工最多增加2000人,如果今年没有实现业绩翻倍、人员工增加超过2000人,包括我在内,所有人一分钱年终奖都没有。”

2013年,阿里业绩不止翻倍,人数也没有超过2000人;

2014年,阿里员工只增加了500人;

2015年,阿里要求出一个进一个,一个都不能增加;

因为,马云很清楚,员工多了肯定不是好事,员工潜能和能力无法被挖掘,下属越多,管理者越没有创造力。

马云当年度总结时提到:

1、核算的是KPI数据,但考量的一定是KPI以外的东西

2、给结果付钱(奖),给努力鼓掌(励)

3、欣赏有价值的失败,奖励坚持拿到结果的努力

4、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企业招人应该根据工作量来招人,而不是根据岗位来招人,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是能力多劳、多劳多得,而不是同岗同酬,也只这样的企业才能招来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也会在这样的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重点不在于把4人工资分给3个员工,而是先把5个人的活(工作量)先罗列出来,然后对工作进行定价,最后实现3个人拿到4个人的工资。

PPV模式——基于员工个人的产值与价值的薪酬模式

适用对象:二线基础岗位、操作人员

PPV设计原理:

1、多劳多得:让员工为自己干,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应该相对越高;

2、一专多能: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在有主职角色的基础上,让员工可以同时承担更多的工作角色,发挥更大的价值;

3、复合价值:根据工作流程与工作量,以高效为目标,合并部门、岗位的职责功能,3个人干4个人甚至5个人的活,通过优化人效,给员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机会。

PPV结构:

底薪+成果价值+效果产值+特别激励+年终奖底薪:保障员工基本生活;成果价值:做事做价值做结果,比如做完这个事,给多少钱;效果产值:将价值贡献转化为生产力:做完这个事,按这个事产值的销售额按一定比例提成;特别奖励:对特别贡献的认可和奖励。

PPV举例-导入流程

1、二线员工工作重新梳理并细化标准。

2、每项工作根据定价公式给予定价。

3、员工每月自报产值,多劳多得。

4、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真正实现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

小结:将有价值的工作定价计薪,鼓励员工积极做事做结果、多做份外之事。

KSF薪酬全绩效——一种员工和企业共赢的薪酬分配模式(适用于管理者和一线销售人员)

1)入职3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1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性指标(如:跟踪量、询盘量、电话量、考核分值等),奖励力度为小值。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中值。

3)入职1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如3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常规值。

4)高级业务员:1年平均业绩达500万以上,次年自动升级为高级业务员,KSF薪酬增长20%-30%,奖励力度为高值。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赚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