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启语音写作的第5天,除了第1天强迫自己也说了5000字之后,原本计划每一天至少说2000字左右。结果当给出一个话题之后,不知不觉加了很多内容基本上能冲到3000。我觉得3000字是可以描述一个事物或者是抒发内心感受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针对我自己而言,所以以后每天的基础大概是3000字左右。
今天刚好也是周五,是我实践的第5天,但是我已经体会到了开展语音写作对我自己的影响和让我在这个练习的基础上而散发出来的魅力。今天有一场公开发炎的场合。昨天下午自己写的稿子对着视频说了三遍,然后又听自己的视频听了几遍,反正把语速快的问题,节奏的问题以及普通话的问题,还有内容上的调整等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斟酌,好在我觉得整体表现不错,首先是内容比较全面,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其次是在发挥方面还比较稳定前半段没有太紧张的感觉到后面虽然有一点紧张,但是依旧可以保持比较均匀的语速,也没有出现重大的失误。最后可能是今天运气比较好,在会议开始之前就遇到了会议的主办方领导,闲聊了一会儿,可能增加了他对我的印象,所以到后面他的 q流程的时候也让我进行了先发言,整体发言的顺序也让我很快的进入了状态。
上午的活动其实虽然只是在嘴皮是上的功夫,但是真正落实下来,首先认识了一群人,其次是两个功能区之间的交叉碰撞,相信后面接触下来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可以产生实质性的合作和链接。我也对园区里面的一些设计型企业有了大概的认识,也见证了许多创始人在路演的时候如何介绍他们的企业,如何自信的去表达,如何将自己的理念更深入的贯彻到其他人的脑海中让其他人接受他们的服务。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真正很自信地表达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很认同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很自信的去宣传他所从事的各种案例。原来当一个人对外宣传推广他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时候是那么的自信和自洽,是那么的有魅力。
同样的原理,我觉得在自己宣传自己所处的环境时,应该也很自信,将。自己所处环境的优点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尽可能的将所有的优势有。有点呈现,甚至呈现出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面,这样才能吸引他们到辖区来。投资虽然这都是嘴皮功夫,但是这个嘴皮功夫是真的真的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人不交流的话完全会阻碍信息的畅通,完全会阻碍人与人之间产生合作的可能性。我想人与人之间还是必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链接,虽然肢体思想书本合作等等方式也能产生很多的链接,但是语言是所有。这些链接产生的基础,而且也是最高效的表达方式。在这个基础上,语言真的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啊。
中午吃完饭之后就接到电话,说是上级部门会带队过来指导工作,让我们把相应的材料准备好,将所有的会务事项安排完了之后,我就心安理得的休息了,因为觉得上午耗了太多的精力。下午上班之前本来想去完成上午领导交代的事情,结果上去找领导,领导不在,所以就只得下来准备接待上面的工作指导。
差不多快到接待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上级部门另外一个科室的同志打了电话,说他们领导已经到了。虽然是同一个部门,但是属于不同的科室在分管不同的工作,何况还有领导一起前来,但是我们没有准备任何的相应资料,虽然昨天已经提前收到了通知,说近期会来调研,但是没想到如此之快,来了之后就直接开始座谈近期关于数据方面的情况。
虽然这张数据表在此前已经看过不下几十遍,但是在脑海中依旧对这些企业的名字没有办法说全,对于数据表中的几个板块也是比较模糊,有大概的概念,但是真正全称都不记得。那一瞬间是有一点慌张的,但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于是就开始从最难的一个板块入手,先说了。情况一步步的将话茬引入到主流中来,对方有了回馈之后再继续汇报下一个情况,这样有来有往,导致整个的场面也没有冷场。差不多时候,同事就将相应的表格拿过来了,我也能安心12,对照着相应的情况进行了汇报。最后也能在上级面前不断的称赞领导的担当,以及为工作而付出产生的身体代价等等。
差不多把这一茬说完了之后下一茬又接着开始讨论,虽然下一场没有领导在,但是也带着相应的任务过来,也是一点一点的盘辖区的地理构造盘,每个项目的规划一点点的梳理,大概有十几个项目,凑起来应该也有三四百吧。最后还提到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我们与其他部门有争议的地方,虽然之前已经沟通了一道倾向于将这个项目给我们,但是基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上级又认为这个项目可能要画到另外一个部门去,而且还有附带条件,即使这个项目划给了我们,也要在基数的基础上递增。这样不管是这个项目拿到还是拿不到,都不会有利好的结果。
我听完之后第一反应肯定是领导会不高兴,后来私下与同事聊天,他说这很好解决呀,我们现在把这个项目沟通拿过来,等到明年的时候再入库,明年下的目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跟今年没有什么关系。对呀,对这种未知的事情把最坏的结果想到,但是不要就以最坏的心态去面对他。又怎么样呢?他又没有发生,就算真正发生又怎么样呢?不要太认真。同样的事情在今天上午也发生了,听说另外一个部门的人员拿了几张表格过来,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拉着他们一起去干,而同事给的建议是你就应承下来,然后说到时候走访的时候会宣传,至于最后宣没宣传达不达到效果就不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
相比两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我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实了,就想着每一件事情总要找为自己或者为他人找到一个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其实有时候只需要第1步先应承下来,后面你做与不做谁知道呢?要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来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工作和变化。
所有的接待搞完了之后差不多都到5:00了,领导那边又在催了,所以我立刻拿着汇报材料上去找领导,把这件事解决之后,领导又问那个问题问了没有,然后我就直接回复了没有。他就说算了,你别管了,我自己问。我明显感觉到领导不是特别高兴,可能他当时身体也不是特别的舒服,回到办公室之后,我把这件事情想了一下,这种事情也不是我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我确实是将这件事情忘记了,因为潜意识对我而言这件事情不重要,而且分管领导也认为这件事情不重要,他并没有安排我所以当主要领导安排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后来当被问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确实没有做,而且如实回答了。随后我立即又散开了,没做就没做吧,反正就是忘记了,装傻充愣总会吧。
快下班的时候,连着喝了好大一杯水,实在是太累了,不想说话,只想放空。今天总的来说是有比较好的收获的,针对表达这个专项,其实也有可以复盘的东西。我发现自己比较擅长的是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有充分的表达,而且也不会卡壳,不管在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反倒是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要去尝试的时候,可能本身心里没有信心,所以呈现出来的时候也是没有信心的状态,本来就没有什么内容,加之又没有好的心态,所以一般这种情况下都会比较混乱。但是反过来想,不管是具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事物,你应该对表达建立一种非常自觉性,不管是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话题,什么样的人物,你都先去输出和表达突破自己的障碍,树立起无坚不摧的信心。踏出这一步之后,然后再在表达中不断的去思考下一句,到底在哪里,或者下一步展开阐述的方向是什么?这样在一步一步一句一句中,你可能就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很明确的表示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惧怕表达不好是因为场合的原因,因为感觉听众是比较权威的人,比自己年长的人,比自己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比自己更强的人,所以我们不敢露怯,觉得自己表达没有什么深度,没有什么内容,没有值得让他人吸收的地方,所以我们的第一出发点永远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当你确认这只是一个流程而已,你就会发现那些身份,那些年龄那些材质等等,都不是阻碍你去表达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大家其实都是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