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明朝那些事儿》,已经阅读到第五册《内阁不相信眼泪》,当我读到第十二章《名将的起点》中写戚继光的成长时,使我不由得慨叹:天才只是觉醒者。
戚继光刚满十八岁就世袭了父亲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管理上万人的军队。军队中士兵都混成了兵油子,每天只是混吃等死,还喜欢搞腐败,他的管理遇到难题,但他没有放弃,他却找到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目标。每天早上跑步锻炼身体,操练五一,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还悬梁刺股,用功苦读,准备参加武举考试。相比那些士兵,他有不奋斗的理由,但他比其他人都更努力,他知道自己这个人生阶段应该干什么,教育家王树国就曾说过: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就是说起床就起床,说学习就学习,说玩就玩说收心就收心拿得起放得下。马上就干什么。因此,戚继光从年轻时就是一个很自律的人!
戚继光在蓟州干了三年巡哨之类的活,很多人认为他白白混了三年。但是岑港之战显示了他的军事天才。俞大猷好奇地问:你的战法由何处学来,源于何时?戚继光回答:当年在蓟门巡边时所学,自学成才,读的是《孙子兵法》。这启示我们普通人总在埋怨环境,而聪明人却在利用环境,创造机会。
戚继光阅读《孙子兵法》的方法就更加奇特,它不仅能看出名堂且能自创兵法,他的读书完全可以创造一种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批。比如孙子曾经曰过:敌人气焰嚣张,就不要去打(勿击堂堂之阵)。戚将军却这样曰:越是气焰嚣张,越是要打(当以数万之众,堂堂正正,彼来我往,短兵相接)!孙子还曾经曰过:诈败的敌人,你不要追(佯北勿从)。戚将军曰:保持队形,注意警戒,放心去追(收军整队,留人搜瞭,擂鼓追逐)。类似之处数不胜数。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戚继光同志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批判的吸收,所谓因地制宜,取其精华,终得兵家之精妙。
读戚继光,让我有突然觉醒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