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夜晚,您可曾聆听,那草丛底下来自另一片天地的歌声?
从四处乞讨食物的蝉儿的凄凉孤单,到放声歌唱的蝈蝈的悠然自得;从缓慢爬行的甲虫的憨厚老实,到四处杀戮的朗格多克蝎子的神出鬼没……随着法布尔优美的笔触,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我眼前续续展开:《昆虫记》,带我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属于昆虫的微型世界。
在这部生命的乐章里,法布尔把他第一首赞美诗,献给了一种在许多人眼里毫无好感的昆虫——蜣螂,俗称拾粪虫。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语调,描写他的好友:“他像一位雕塑家一样静静的工作着,用一生的心血来创造一个个在人们眼中微不足道,但却让我叹为观止的伟大艺术。”
而且法布尔还用严谨科学的态度,来纠正人们对他老友的无知与偏见:“人类社会中的道德观在自然世界中不起一点作用。”蒙昧永远无法阻挡知识的光辉,《昆虫记》用微小生命奏出华丽的乐章,拨动人们的心弦,让陈腐老旧的观念变得不堪一击。
如果没有读过昆虫记,也许你永远无法相信,昆虫的世界会是这样的多姿多彩:看天牛照料幼儿时的柔情似水,看蟋蟀建筑巢穴时的坚持不懈,看蚂蚁保卫家园时的临危不乱,看螳螂争抢领地时的争分相对——败者逃之夭夭,胜者得意洋洋。爱恨情仇,优胜劣汰……昆虫的世界在那一瞬间变得如此让人无法琢磨,让人肃然起敬。
读《昆虫记》,你还要好好品味法布尔的精神。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一种对生存本性的认知与了解,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一种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平静……
当他与达尔文、富兰克林、爱迪生同一时代时,当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把研究成果公布于世时,当他们都在众星捧月中登上成功的巅峰时,法布尔却在乡下默默地与昆虫相伴了49年。一切的文字都是在他死后有儿子编辑成册,以《昆虫记》为名发表的。这样的迷恋自然、追求真理,除了法布尔,还有谁能做到呢?何为淡泊名利,恐怕只有法布尔才能将其完美演绎。
几百年过去了,现在早已没有了当年欧洲古镇的自然气息,但我依然能静静的坐在这里,用心聆听空城计,聆听另一片天地,聆听一个高贵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