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8年,辽圣宗开泰4年。
这一年有一悲一喜两件事,悲的是,那位写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北宋大词人,柳永柳三变,科举考试又落榜了。当然有人向皇帝推荐过柳永,说他有才。但是因为他的词作多为勾栏瓦舍的艳词,连皇帝都知道,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作浅吟低唱”,所以皇帝就说了句:”还是让他填词好了“,于是就有了”奉旨填词“一说。
喜的是,今年,范仲淹中举了。也就预示着,那个名臣辈出,文化璀璨的大时代慢慢在拉开帷幕。
这一期呢,《文明之旅》用一期的时间讲了寇准,那个历史上的寇准。
历史上真实的寇准,不同于我们影视剧里看到的那种形象。听过罗老师的节目之后,你会感觉到一个刚直不阿的寇准身上,一直透着那种意气风发,卓尔不群的少年气概。简单说一下,寇准是宋太宗太平兴国5年的进士,这一年的进士都有谁?真宗朝的宰相李沆、宰相王旦、向敏中,还有寇准。
中进士的时候,李沆是33岁,向敏中是31岁,王旦是23岁。寇准当时,才19岁。可不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么。感受下,而且在北宋初年,同榜的进士当中,年纪最小的那个才被叫做探花(后来才变成殿试第三为探花),加上同榜出身关系亲近,除了宋太宗本人是特别喜欢这个寇准之外,像李沆啊,王旦啊这些兄长,在之后的宦海生涯中,或多或少都对寇准有所关照。
关于寇准的生平在此不想再多做赘述,罗老师讲得比我写的更加精彩,如果看节目还不过瘾,赵冬梅老师的《千秋是非话寇准》,可以看看。
接下来聊点性格上的事。一个人,一生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性格。我一度以为性格是不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的积累而会去改变。活了四十年,我终于知道,难。
我一直觉得我父亲的性格,直率,冲动。很不舒服,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他一辈子好像也没有变过。我觉得我经历的够多,细细想来,本质上的性格也没有变过。寇准也一样,从他的19岁,到他的暮年,似乎也没有变过。
太宗时期,虽然赵光义非常非常喜欢这个后生,年少,有才华,也因为他的刚直不阿,直言不讳受不了,甚至说过:“就算是畜生也会通点人性的话。”,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到了他儿子赵恒的时候,寇准都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赵恒也说了句:“这一辈子,没改过啊。”
寇准一生,五次罢相,从开封京城,进进出出太多次,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性格所致。
最后一次,他都已经被贬到千里之外的雷州了,最后也就死在了那里。一个人,一辈子,好像皆有定数,这个定数,写在性格里了。
最后一个小故事:当寇准被贬到雷州之后,他的政敌——丁谓,也被贬出朝堂,而且比他还远,还惨,贬到了今天海南岛的崖州。寇准的家仆们听说丁谓会经过雷州,都愤愤然想去干掉丁谓,结果寇准在丁谓经过雷州的时候,在家大开宴席,让家人们在家好好玩,该怎么玩就怎么玩,这个宴席直到丁谓离开了,才结束。丁谓知道了之后,写信给寇准,想见一面。寇准婉拒。
也许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才试着去妥协,去宽恕,去和周围的一切和解吧。
寇准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那些传说,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