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将破108亿!我却发现一件更糟糕事,正在电影圈发生

哈喽,你来了,我是贝大叔,

2025 年春节过后,全国影迷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在一件事上:《哪吒 2》的票房究竟还能攀升到何种高度?

截至今日(2月13日)19:11,由饺子导演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总票房(含海外票房)已达到100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电影!

即使已经上映两周,《哪吒2》票房依然以每日平均5亿的成绩疯狂上涨。家里的小孩今天开学,发现同学之间打招呼的方式,已变成了“你寒假看了‘哪吒’吗”?

告诉我,还好初七去带她看过了,不然要被嘲笑了!

当回顾《哪吒 2》缔造这一 “票房神迹” 的历程,三个关键因素不可或缺:火爆的市场、影片自身过硬的品质以及竞争对手相对较弱。

倘若同期出现一部口碑尚可的《满江红》,《哪吒 2》冲击票房巅峰的征途或许就会受到影响。

如今,《哪吒 2》登陆北美市场,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观影热潮。

在欢庆与热闹之余,我们更应将目光从表面的票房成绩深入到行业内部。《哪吒 2》的成功登顶,实则释放出三个积极信号,不仅为动画电影这一细分领域,更为整个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

一、实力才是硬道理,大环境不是借口

过去一年,电影市场呈现出惨淡景象,全年票房仅 425 亿,几乎回落到十年前的水平。

面对观众不再热衷于走进电影院这一现象,有人归咎于大环境不佳,认为大家无暇消费;

也有人认为是短视频的冲击,导致观众难以静下心来观看两小时的电影。

但春节档的火爆让这些说法不攻自破。《哪吒 2》一部影片的票房,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票房的四分之一;在它的带动下,整个春节档票房突破 95 亿,创下历年之最。

这正如赵本山所说:“没能力就说没能力,别总抱怨大环境。” 春节期间,电影院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足以证明只要用心制作电影,观众定会用实际行动支持。

《哪吒 2》的成功,正是观众对优质内容的强烈渴望,也是对粗制滥造作品的有力回击。

二、打破行业壁垒,让专业回归创作本身

曾几何时,电影圈 “精英思维” 盛行,导演的门槛被人为抬高,以代际划分,未被认可的导演往往难以获得行业与市场的接纳。

导演们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 “教导” 观众,或在影片中过度宏大叙事,或在采访中对观众评头论足,冯小刚甚至直言 “垃圾观众造就了垃圾电影”。

但近年来,电影行业逐渐祛魅。章子怡、张艺谋投身电视剧领域,打破了电影对电视剧的鄙视链。

学法律出身的郭帆打造出《流浪地球》系列,成为中国 “科幻片之父”;

乐队吉他手出身的辛爽拍出《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引领悬疑剧风潮;

学医出身的饺子凭借《哪吒 2》打破影史纪录。

这些例子充分证明,电影创作不应被身份和背景所束缚,

真正决定作品质量的是创作者的才华与努力。

三、中国动画的崛起:从 “自来水” 到 “明灯”

十年前,《大圣归来》让众多观众自发成为 “自来水”,其成功为中国动画点亮了一盏明灯。

此后,中国动画不断探索前行,《白蛇・缘起》的惊艳、《姜子牙》的暗黑、《长安三万里》的情怀,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动画的无限潜力。

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斩获 50 亿票房,当时有人认为是偶然因素,如《八佰》撤档使其独占暑期档。

但六年后,饺子携《哪吒 2》强势回归,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这十年,“大圣” 的光芒照亮了 “哪吒” 的道路,也标志着中国动画真正站起来了。

四、成功背后的隐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哪吒 2》的一路高歌猛进固然令人欣喜,但辉煌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隐忧。回顾历史,13 年前《泰囧》的成功便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新人导演徐峥凭借《泰囧》斩获 12 亿票房,刷新纪录,此后跟风者蜂拥而至,作家、主持人、歌手、网红纷纷跨界当导演,各种奇葩作品层出不穷,如 “歌曲电影”“综艺电影”“网剧电影” 等。

虽然也涌现出韩寒、大鹏等优秀圈外导演,但更多的是行业乱象。同时,国产喜剧迎来井喷式发展,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陈思诚的 “唐探” 系列等都与 “囧” 系列对标。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融梗、抄袭、低俗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弊病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发展。

如今,《哪吒 2》的成功可能会引发类似的跟风潮,无数人盯上 “中国动画” 这块蛋糕,大量动画项目可能会仓促上马。

《哪吒 2》制作周期长达 5 年,片尾致谢的中国动画制作公司多达 138 家,它的成功是整个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一旦这种成功模式被简单复制,可能会导致批量化生产,忽视质量,将影片中的小缺点无限放大。

五、创作困境与创新缺失:国产动画的十字路口

当前,中国动画面临着创作困境,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原创力匮乏。

以今年春节档为例,新片大多依赖经典 IP,续集、翻拍、改编作品层出不穷,动画领域更是如此。

追光动画和光线动画作为国产动画的两大代表,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追光动画一直致力于创新,早在十年前就推出了《猫与桃花源》《阿唐奇遇》《小门神》《小夜游》等作品,这些作品虽依托中华传统文化,但由于市场接受度不高,大多亏损。

而光线动画则专注于经典 IP 改编,2015 年的《大圣归来》凭借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引发破圈效应,2019 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凭借哪吒 IP 斩获 50 亿票房,2020 年的《姜子牙》同样是经典 IP 改编,即便风格暗黑,仍收获 16 亿票房。

追光动画在经历挫折后,也开始尝试经典 IP 改编,如《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但与光线动画相比,仍有差距。

直到 2023 年,追光动画推出《长安三万里》,将文化与娱乐完美融合,才收获了不俗的票房。

《哪吒 2》的爆火,让经典 IP 改编再次成为热门,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开始依赖中国古典神话 IP,这本质上是创作上的取巧,反映出原创能力的不足。

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国动画乃至整个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爱国牌” 的巧妙运用与潜在风险

在电影创作中,“爱国牌” 的运用一直备受关注。

曾经,主旋律电影如《战狼 2》《长津湖》《水门桥》等,以鲜明的爱国主题和家国情怀赢得观众喜爱,《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等影片也借助 “中国” 这一定语吸引观众,《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拼盘电影更是通过爱国赋能取得成功。

但近年来,观众对直白的主旋律表达逐渐产生审美疲劳。

于是,创作者开始尝试将爱国元素巧妙融入影片。

陈思诚在《唐探 3》中首次尝试将爱国牌藏于娱乐大片中,但效果不佳,显得不伦不类。

而在《唐探 1900》中,他从反华法案切入,将爱国元素与剧情完美融合,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然而,饺子在《哪吒 2》中对爱国牌的运用更为精妙,影片中的诸多元素都与现实形成对应,

如 “玉虚宫隐喻白宫,神仙玉符隐喻绿卡,阐教制度隐喻一会制度,捕妖队隐喻美国警察,灭魂丹隐喻新冠病毒,土拨鼠隐喻加沙难民,天元鼎隐喻核动力印钞机,大树隐喻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种隐喻式的表达,既让影片充满深度,又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成为《哪吒 2》票房大卖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一旦这种模式被广泛模仿,未来的动画电影可能会陷入套路化,过度依赖隐喻和政治映射,而忽视故事本身的质量。

七、《哪吒 3》的困境:站在巅峰后的艰难抉择

《哪吒 2》的巨大成功,让饺子和整个团队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随着影片的热卖,饺子的过往经历被网友深挖,医学学霸、动画天才、职场狂人等标签纷纷贴在他身上。

这种造神运动与当年《狂飙》热播时追捧张颂文如出一辙。

然而,张颂文在走红两年后便遭遇口碑反噬,负面新闻不断,差点人设崩塌。饺子同样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哪吒 2》的制作周期长达 5 年,而《哪吒 3》面临的压力只会更大。

饺子夜默默修改了豆瓣《哪吒3》上映日期,推迟到五年后,不得不说肯定面临很大的压力啊!

当一部作品已经达到万众瞩目的高度,各方的期待与掣肘也会随之而来。

一方面,资本的涌入可能会干扰创作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观众对续作的高期望也会给创作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就像当年《战狼 2》大卖后,吴京虽深以为然 “夹起尾巴做人”,但口碑反噬仍不可避免,8 年过去了,《战狼 3》依然毫无消息。

《哪吒 3》的难产几乎已成定局,我们有幸见证了一部好作品的诞生,却有可能因此失去一部更好的续作。

尽管《哪吒 2》的成功背后存在诸多隐忧,但我们仍应为其取得的成绩喝彩。

中国电影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应因噎废食,而是要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应对。

只有这样,中国电影行业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你是否期待《哪吒3》上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