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李久如就是胆子大,此时,他正赶着四平街那个粮栈掌柜给他准备的大车,车上装的上满满喂牲口的草料。吆喝着向东边的蔺家河口奔去。
李久如这一去的目的,就专门奔供给俄国人马队草料为赚钱而去的,他的梦想是能把大量的草料卖给俄国人,一定会大大地赚上一笔。此时,李久如正为圆赚钱大梦而大胆奔波!
其实,在修建铁道沿线各个火车站时,很多地方都有李大胆似的人物。前边说过哈尔滨是T字型铁路的结点,在那疙瘩就有这么一个人物,名叫姚锡九。这个姚锡九出生于山东省黄县北砂姚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原籍读过两年书。姚锡九为人狡诈,善于投机。因会点老毛子话,在绥芬河给俄国人当通事。后又帮着买草料,替老毛子饲养马匹挣钱,做点小生意攒了点钱,自己开了买卖发了财。
姚锡九,名香龄,字锡九。在老毛子的帮助下,来到傅家甸(当时归吉林省滨江厅管辖)承包了铁路过江大桥的工程,当上了大把头。由此在沙俄老毛子庇护下,因为图财而残害工人,发了横财。所说开的窑子有多少,自己都数不过来。赌场、烟馆啥的更不用说了。他的房子老了鼻了,财产多得数不清。在哈尔滨素有“姚半街”之称。
当然了,人跟人不一样。姚锡九远近闻名,可从哈尔滨数到四平街火车站,能有十几个,铁路过河的大桥也有十几座。但像姚锡九这样的人物可真不多见。李久如虽然也卖草料给老毛子,但其行为只是一个买卖人,没有姚锡久那样的恶霸行为。别说,还真挺奇怪的,名字中都带个“九”字。
多余的话就此打住,话说李久如来到蔺家河口,一声“吁——!”大马车很快停下,李久如把马拴在一棵小树上,就顺着人踩出的小道来到河边,向北面的河对岸观看。
离蔺家屯离河口不远,火车站建起来后,建火车站的工程队里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需要吃的得到中国人驻的屯子买,开始时零星到到屯子里寻找粮食和蔬菜。慢慢地附近的人们听说了,就来此地零星地卖些粮食等。因为开始时不敢靠近火车站,就在蔺家河口处自发地形成了自由市场,最初是在河口的南岸,后来慢慢开到北岸。买东西的人除了过往的旅客,连火车站的老毛子也来此买。因为老毛子喝酒成性,有人就在这里卖起了烧酒。久而久之,从火车站到蔺家河口人为地踩出一条土道来。约有三四里地远。
这条土道就是还没出现城镇时,就产生的第一条路,这条路从火车站直接通到蔺家河口。可以说这条路要比集市镇子产生早好几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