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带最近都是雷阵雨,高考接近尾声,今早大雨倾盆,出门穿着拖鞋,卷着裤腿,打着小伞,无所无惧地踩着水,瞬间回到童年的感觉。
路上看完了《百家姓》,也挺有意思,简单整理下我的收获吧:
话题一:姓与氏的区别,姓源自母系社会,上古大姓里前8都是女字旁(姬姓源于黄帝,姜姓源于炎帝,姚姓源于虞舜,赢姓源于皋陶,姒姓源于大禹,妘姓源于颛顼帝,妫姓源于舜,姞姓源于皇帝)。氏源自父系社会,上古为了优生同姓不可通婚,同氏可以,秦汉以后姓氏合一。
话题二:百家姓的来源,在上古古老的姓氏基础之上不断扩充演变,有些来自定居地、封地,有些来自于官名、职业,有些是子孙用王父、祖父的名或号改来,还有些是为了避讳或者逃难修改、拆加偏旁的。还有少数民族,特别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以及五代十国外敌融合进来之后简化族名转为姓,比如昭武九姓,当然也包括辽、金、元、清时。最后还有是皇帝赐姓,当时是很荣耀的事情,比如唐朝就赐不少外族为李姓。以前大家自我介绍是如果姓一样,会说“本家本家”,同姓都是本家吗?那可不一定!比如姓丁、沙的,有汉族,也有回族呢。
话题三:每个姓主要分布的郡县,书尾还附加了古代的郡县名和辖域,粗略扫过,大部分区域是隋唐以前分封的,集中在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甘肃、湖北、四川、江苏,也看到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内蒙、新疆,偶尔还有越南和朝鲜等外国。除了感慨版图之大,还发现被低估的省市,除了去年被黑悟空拉红的山西,还有甘肃、河北,抽空要再去慢游一次。
话题四:百家姓里有些姓没有,我发现妈妈的肖不在其中,就去查了下DS,结论是简化字的时候肖=萧,这样的简化应该也不少,姓是很重要的传承,随意简化要不得,还好后来大部分都恢复了。
周末和朋友聊山西文化,还比较了我们河南的文化,有机会再分享吧。这里只想说了解历史就能有些深刻的思考,这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吧,我会继续哟!
工作倒计时29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