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笋的记忆,始于夏天的傍晚,妈妈将餐桌搬出空旷的地方,趁着落日的余光,喝上那浓浓的一碗老鸭笋汤。老鸭笋汤是老家特色的菜肴。夏日天气炎热难耐,妈妈说,吃些寒性的食物,对抗暑气是很好的,鸭子与笋正是这样的食物。笋要用麻竹笋,因它最对季节。

老鸭笋汤的做法其实十分简单,以筒骨及老鸭熬出浓郁的底汤,加入汆过水的笋片,再熬煮一小时,成汤颜色乳黄,鲜甜得不成模样。我的妈妈喜欢把笋切成半月形厚片,这样即便是经过长时间的滚煮,笋的纤维依然爽脆。

吃笋汤的时候,妈妈也会脆嫩的部分留出来,切成笋丝,用肥肉丝、虾米、香菇丝爆炒,上锅前勾薄芡,味道是咸鲜,口感是脆与韧,这样的搭配饶是让人想不出不喜欢它的理由。用这种方法来做苦笋一样好吃。苦笋便是老家独有的特产,它有着雷笋的模样,却生长在涧间,未煮之时也需要泡在水中保持鲜嫩。苦笋如其名,口味带苦,不是孩童容易接受的食物。

过了鲜笋的时节,妈妈便会烹煮笋干。我未知笋干是以何种笋制成,只知要吃这货得提前2-3天来泡发,泡好以后一片片成椭圆环状,我们称之明笋。明笋也是汤食,多以骨头汤熬煮,再入香菇虾米,撒上大把的胡椒,口味鲜辣。

说起这些,我未免想念,既是想念笋,又是想念家。自从在广州生活,我极少回爸爸妈妈的家,即便从广州回到爸爸妈妈的家里只需要45分钟。我想他们也想念我,可我内心似乎总在躲避这种思念。

上周,我的上司买了极好的雷笋,赠送一半给我。笋到她手中的时候已是夜里10点多,为了保持笋的鲜度(笋从挖出的时候便是一刻一味,出泥时间越长味道越差),大半夜一人开着车把笋给我送来了。笋到我手上时,她细细嘱咐了保存这些笋的方法,又匆匆地驾车离去。

当晚刚好在家做饭请客,一大群人帮着剥笋烧笋,吃得乐乎。当我吃着山西朋友做的辣炒笋片和上海朋友做的油焖笋时,想起为我送笋的上司,看着吃顿饭烧个笋便把家里糟蹋成一团糟的朋友们,忽然生出一股感觉。


我忽然觉得自己生活在广州这个地方,这种生活感不是在此地居住、在此地过日子的物质感受,而是在这里无论油盐酱醋或诗词歌赋都有陪伴。


而此刻我也明白了自己的躲避,大约从毕业开始,我便知人生的别离与孤独,生活在父母的家里,我永远只是老王的三女儿,而不是米小。可在社会上,总得有了米小,才有更多的可能。我不是躲避关爱与思念,只是希望这些“爱”对自我的侵占变得更少一点,好让我成为米小罢。

从为我送笋的上司,到剥笋烧笋的朋友,他们陪伴了我的灵魂,陪伴了我的自我。因着这份陪伴,我有了独立与游走的勇气。

总有人羡慕我的洒脱,佩服我的“不羁”,其实每个人也都知道这里面意味着的是对传统生活模式的挑战,是“不孝”,是“难以驯服”,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生活压力。可是,比之这份自我,这些压力又能算什么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笋,竹胎也。”说起食笋的历史,大概可回溯到诗经时代。《大雅·韩奕》曰:“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张曙波阅读 4,721评论 1 7
  • 接到品尝百笋宴的邀请,心里就充满了期待。笋是家常菜蔬之一,并不陌生,初春时节,也是食笋的最好时光。郑板桥曾有诗云“...
    苏州的雨巷阅读 3,173评论 3 1
  • 笋,竹萌也。 惊雷一响,春笋便从土里冒出尖来,再经春雨润泽,水灵灵脆生生。此时的江南人家必然是要抓紧时机,好好吃上...
    企鹅吃喝指南阅读 5,008评论 2 6
  • 清明一尺,谷雨一丈。表面理解是兴奋:笋不停地往上长啊,不用精打细算了,尽情享受吧!深一层却有种急迫感:不赶紧吃就变...
    XinSuting阅读 3,788评论 3 2
  • 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笋。如果竹是植物中的君子,那么笋就是食物中的仙子,一样的骨格清奇非俗流。 竹笋至少应该跟竹子有...
    XinSuting阅读 4,268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