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火炉边》

童年的火炉(火塘)边,满满的回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时光飞逝,已过去了大半个花甲,家乡的火炉被时代潮流碾轧,早已消失。但在我的脑海里从未磨灭!我爱家乡的火炉,更思念那亲情浓浓的冬夜!

  噼里啪啦,柴禾烧裂的响声,铜罐里的黄酒(玉米糁醪糟)咕噜咕噜的沸气声,还有一家人温馨的说话声音。让人记忆犹新!

  勤劳的爷爷,不到冬天就攒足了满天井的柴禾和圪塔召(树根),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墙角根下。天还没黑,啊婆就把火炉烧着了,熊熊的火焰,顿时让整个房间温暖如春。

  山村里,一到入冬几乎没有什么农活,每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吃饭九点多,正好是孩子放学的时间。中午饭也到三四点才吃。冬夜漫长,左邻右舍相互窜门。坐在火炉旁,烧一铜罐黄酒,挖一米升芦泡(爆米花),偶尔抓一土碗柿子干(柿饼)。扇着时子(拉家常),吃着芦泡,喝着黄酒,乐不亦乎!

  熊熊的火焰,把大伙烤的满面红光。抅描了一副和谐温馨的画面!火炉的火苗声,大人的谈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还有咯咯嘣嘣的吃芦泡声,划破了寂静的冬夜,动荡在整个堂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