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是一件正经事儿

       我是一个爱吃鸡的姑娘,以前做姑娘的时候并不觉着。直到有一天,我带着我的先生,老蒋家的姑爷回老家,这厮见识了我一天一只鸡的本领之后,嘀咕了一句:“老蒋家的姑娘每次一回家,村子里的鸡都要被抓完了。”这才意识到,我是有多么的爱吃鸡。

      吃鸡,其实是吃东安鸡。东安鸡是我家乡一道很有名的料理,就如北京的烤鸭,山东的煎饼,陕西的油泼面,活在几代人的心里和嘴里。

      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住在妈妈的单位套房里。我记的那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院子,不仅有营业的大厅,家属的宿舍,还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池塘,甚至还有一片可以容纳几百棵果树的果园。那时候的物资比较匮乏,妈妈单位的职工每个人都会分到几棵桔子树,春天的时候开出一朵朵白色的花,秋天的时候,满树都挂着黄灿灿的果子,每年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全家一起劳动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剪刀和箩筐去剪树上的桔子,我则负责把桔子码的整整齐齐。搬回家之后,新鲜的桔子不耐放,还需要用保鲜药水浸泡表面,用薄膜袋一个个包裹起来。这样,就可以慢慢吃,一直到过完年。

      果园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吃到很多很多的桔子,妈妈为了贴补家用,也会自己养几只家禽,留着重要的日子吃。在那个什么都需要凭票的年代,能多吃上几顿肉,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好在妈妈比较能干,逢年过节,我们总能吃上几只鸡,因此,在我们家,吃鸡一直很有仪式感,是一件正经事儿。

     长大后,开始离开家上大学,吃鸡又增添了新的仪式。比如,每年的寒暑假,我从国际航班回家的时候,到家的第一顿饭一定有一只东安鸡。那是无数的异国佳肴都无法替代的美味,是跨越了千山万水,依然最想念的味道。

      后来,我回了国,一个人在上海,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给自己煮上一只东安鸡,倒上两杯家乡的米酒,吃完立马就能变得元气满满。乡味,是最能解乡愁的良药。吃鸡,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正经事儿。

 

东安鸡的来历:

相传,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东安人就开始制作醋鸡。1926年第一期北伐,中国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北伐胜利以后,唐生智定居南京。为了庆贺北伐胜利,他在南京设宴招待他的部下和同僚,酒席间出了一道“官保鸡”。他的私人厨师是伍家桥人,在厨艺上更加讲究。首先选用的鸡必需是没有生过蛋的雌鸡,重量不超过一斤半;制作时火功恰到好处,保持鸡骨头里的血呈鲜红色;在刀法上,一只鸡除了内脏,一共切成十六块,摆在盘子里,正好是一只完全的鸡。部下和同僚吃过之后,都说,这道菜造型美观,色泽鲜艳,肉质鲜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腻,食多不厌,香气四溢,营养丰富,香、甜、酸、辣、嫩、脆六味俱全。问这菜叫什么名,唐生智正要开口,在旁的顾伯叙提醒说:“家乡风味家乡菜。”唐生智马上说:“这是我们东安的特殊菜,叫‘东安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抚心自问,工作这么多年,有没有点心得?有没有点好的习惯,可以以后教给儿子,确定能帮到他而不是反作用的?如果说没有,...
    桃乐丝的孙悟空阅读 253评论 0 0
  • 我有一个比我大三岁的妹妹,整天叫我姐夫… 她是个呆萌的妹子,没上大学就去北京打工了,做了不少工作,最后一份工作是酒...
    言若丶言阅读 431评论 0 0
  • 如果人类可以朝生暮死,我可以将最初的跳动和懵懂一起送与你。我会献上我只有几个小时的青春容颜,伴着晨光一起来做调味剂...
    秉烛夜游之阅读 2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