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从周先生《说园》


今天与你分享的陈从周《说园》这本书,属于大家小书的“大题小作”型。陈从周先生在中国园林艺术方面造诣高远,品味不俗,曾主持建造了上海的豫园东部等,并主持修复了多处文物古迹,同时陈先生还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摄影家,在中华传统艺术方面可谓通才。在大家写小书越来越少见的今天,这属于读第一本就少一本的好书。《说园》,展现着一个造园大师的游园之乐,表达着先生的观园的精到思考,以及呼吁社会抢救名胜古迹的古道热肠。《说园》,也是众多学者推荐口碑最好的了解中国园林入门书。书里,陈从周先生娓娓道来,说尽了中国园林之美,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建造园林的美学精神,为我们读懂中国园林,倾心尽力奉献出一本绝佳的说明书。

值此秋高气爽之际,我们进入中国园林之美中,通过阅读字字珠玑、清丽可诵的《说园》,或动或静,缓步穿梭在别雅清秀的那些园林中。

古典的园林,是一首前奏悠缓,而后高潮叠起,间奏含容谦退,尾音韵味三月不绝的组曲。现在,我们无声息的步入园林的幽门之内,屏风之后,开眼一望,园林之美,总是惊鸿一影,卓绝而立,妙的让人欲说还休。走进院子里,我们的脚步一停,就可凭栏静观,那凝满闲庭的秋光,淡而不愁。接着,走在曲岸边,看看那薄雾轻笼的一池荷香,等秋风徐来,杨柳枝叶随风舞动,清风吹开纱幔,一时间,碧荷摇曳,清香散布在竹石之间。

随后,漫步在莺啼绿树间的石子路上,满园秋色尽揽心怀中。时而看到一景,恍若美人嫣然一笑而过,留人在刹那神思中惊愕,美的人心灵也透亮起来。满院子的生机活泼泼地,任你想关也关不住,园林虽是一些静态的草木花石,亭台楼榭的匠心独运的组合,可是几百年来,浸润天地间周流不息的风雨中,随四季更迭轮换,一座园林也似有了生生不息的刚健与柔美。在我们眼中,那被岁月的霜雪打磨几百年的园子,越发精致,古朴动人。


接着,我们渡过石桥入进画里,缓缓漫步于嶙峋怪石灰褐黄墨的斑驳色彩间,看石头变为狮子,变为脱兔,变为玉笋,变为彩云。看看那一汪泓水映着山石的奇丽倒影,云彩天光幻作池水清徹灵动的身姿,水中鱼儿欢畅成群,自然跃游不已。

鱼儿畅秋水

大自然秋韵清远的意蕴,就这样自然地奔入眼底。继而穿梭在亭台间,枝枝叶叶交错疏疏,看那枫叶初红,竹叶泛黄,斑驳树影散散淡淡地落在粉墙上。回头望一眼窗外远山楼台,在屏气凝神的一瞬,竟如就在脚下不远处。走入花树玲珑,翠竹亭亭曲径深处,我们在后庭中四顾竟以忘言,任尔高楼再突兀,人事再沉浮,纷纷扰扰的嘈杂早已绝迹,所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大概如此。忘记了时间流淌,走着走着,心境随着夕阳的余晖,静而淡泊,浮华退听,从容不迫。晚间坐在亭子间,月到风来,身清体活,不觉思慕起这个园子的主人,就居住此地,常在晨辉铺满枕边的日子里醒来,他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能造出如此的卓绝的园子?思慕着前贤,诗情画意也随之而兴,吟一句“风过竹留声,云散月独明”,直感诗词一时间竟然找上我身来,不吐不快……如此游园则“风花雪月,虽客观存在,游园者能招之即来,听我驱使,则境界自出。”

《说园》里说,不会游园者,不能造园。这些传承百年的古典园林,都是从诗画中走出来的,诗画无形而园有形,园林是中国艺术最精彩的综合呈现。造园林是三分工匠,七分主人的艺术家的卓越高妙情操的表达。陈从周先生说,要欣赏一座园林,首先要在精神上能与造园的主人心心相印,嘤鸣唱和,似与其携手共游一般,方能得园林之体。中华古典私人名园中,处处都吐露着主人的心声与品位,如画无题词就是媚俗一般,园子中的楹联匾额上的题词,一个亭名,一个家具,都如画龙点睛般让园中景成境而生意不绝。

《说园》里说,游览一个园子,本着旅途从速,游玩从缓的规矩,只益缓而不能快。时而要驻足亭台上静观其景的精妙布局,因为“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有画意,能入画”方才成景,如此观赏园林,才能如欣赏水墨古画般,静足而观味道自出。时而我们要漫步曲径中,在移动间,领略园子的灵动跳跃,穿梭在山石水木间,在动中悟静,思宇宙间生机勃发,这一方山水间处处皆存。园林的山水的造法在于“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山随水转,山因水活”,如游山玩水般纵情期间,难得领会山水动静互含的动态美。游园子,就在这从容悠游间,动观与静观相合,时而在水边留矶处仰观山石天色,俯察游鱼翠荷。

《说园》里面说,游园子需要人悟性与审美力,究其根本不离中华艺术天人和合的精神。“园中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无大便无小,无小也无大。”园林的美不在大小,而在精神旨趣是否能熨贴天人合一的境界,再大的园子如皇家园林颐和园,也会有曲径通幽,层层叠叠的山石静谧结成的小景,纵然昆明湖浩大缥缈,也需要幽谷深林来调剂,所谓过犹不及,现代建筑一味追求高大,造大花园、大广场、大池塘,可是总是让人一览无余缺乏了谦虚婉转的品格,而差了一大截风雅。要知道,古典的园林以谦虚退让为美,墙隔窗开的美妙布局,让园子的景从不同的角度与圆窗回廊间看出去,都有不同的曼妙身影,如此才能让游客流连忘返,百看不厌。现代建筑一味追求以大开大合为美,难免是出于人要霸占完天地美色的野心,殊不知古人造园,背山靠水,顺风顺水,借景于天地风光,在谦虚含蓄中,不贪独占美景,方才承接起天地刚健柔美的不息生机,处处皆景,美不胜收。大有大的美,小有小的美,天地生物本无心偏倚,婉约与雄健,宽大与深幽总是相辅相成,阴阳互济才是天地经常之美。

《说园》五篇精绝畅快的文章里,陈从周先生总不忘痛声疾呼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保护园林,因为现代的景区规划经常如杀鸡取卵般短视,要么园林变市集,寺庙变庙会,要么随着主观私人喜好,拔树移花,填池造台,把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破坏殆尽。一般的风景名胜区,又难免开山建楼,截水挖坑,一时间高楼败坏了自然风景,开发坏了艺术旨趣。而要保护好园林,还是要从看懂园林开始,没有贤雅的审美能力与贴合古人的见识与境界,如何能护卫好中华千年风雅?想保护好园林,我们还是从一次次去重读这本陈从周先生的《说园》开始吧,愿与诸君共勉之。


(本文图片版权归所有方所有)
我是大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