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书笔记160

又问:“视己子与兄子有间否?”

曰:“圣人立法,曰兄弟之子犹子也,是欲视之犹子也。”

《礼记·檀宫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引而进之,将侄子引入核心亲属的范围,从而提升丧服等级。《礼记》,即《小戴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戴圣所编。伊川先生据此称“圣人立法”,兄弟的子女和自己的子女应该同等对待,但《礼记》所述仅仅就丧服制度而言的,伊川先生显然是推而广之了。

子,不仅指儿子,泛指子女。兄,应该兼指兄弟。

弟子接着问:“对待亲生子女和兄第的子女是否有区别?”

伊川先生说:“古代圣人已经规定说,兄弟的子女和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这是要大家把兄弟的子女看作是自己的子女。”

又问:“天性自有轻重,疑若有间然?”

曰:“只为今人以私心看了。孔子曰:‘父子之道,天性也。’此只就孝上说,故言父子天性,若君臣、兄弟、宾主、朋友之类,亦岂不是天性?只为今人小看却,不推其本所由来故尔。己之子与兄之子,所争几何,是通出于父者也。只为兄弟异形,故以兄弟为手足。人多以异形故,亲己之子异于兄弟之子,甚不是也。”

《孝经·圣治章第九》:子曰:“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慈子孝,这是天性使然,并不需要依靠后天学习才能具备。

争,相差。

弟子听后,仍不解地问:“从天性的角度看,应该是有轻重之分的,我怀疑兄弟之子与己之子还是有区别的。”

伊川先生说,这是因为现在的人从私心出发,才会这样看问题。孔子说:“父子之道,天性也。”这是从孝道的角度讲的,所以说父子天性,其实像君臣之间、兄弟之间、宾主之间、朋友之间等等这类关系,也都是来自于天性。只是现在的人把这些问题看得狭隘了,没有推究其本原,不懂得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亲生子女和兄弟的子女,相差多少?他们都是出于同一个父族。只是兄弟外貌不同,所以把兄弟视为手足,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大都因为外貌不同的缘故,而将亲生子女与兄弟的子女不同对待,这是很不对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6.12 (《河南程氏遗书·刘元承手编》)问:“第五伦视其子之疾与兄子之疾不同,自谓之私,如何?” 曰:“不待安寝...
    乐德乐阅读 198评论 1 61
  • 2.89 (张载《正蒙·乾称篇第十七》)横渠先生作《订顽》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貌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
    乐德乐阅读 605评论 0 56
  • 6.5 (《周易程氏传·家人传》伊川先生曰)正伦理,笃恩义,家人之道也。 风火家人,上巽下离。离卦为主卦,巽卦为客...
    乐德乐阅读 142评论 1 54
  • 仁本(1) 1.15 (《周易程氏传》伊川先生曰)在物为理,处物为义。 这是伊川先生在解释艮卦时说的一句话。 艮,...
    乐德乐阅读 601评论 0 64
  • 昨日阅读1小时,总计228小时,第214日。 读吕思勉《先秦史》至70%。 《白虎通义》曰:“族者,凑也,聚也,谓...
    龙套哥萨克海龙阅读 9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