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练习第十五天:原谅自己与 那些伤害过你的人
原谅别人有时比原谅自己容易。我们往往要求自己必须完美,对自己比对他人严苛。
“原谅”这件事最主要是在心里,原谅很少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晚上看了一部心理纪录片,央视纪录片《镜子》敲响家庭教育的警钟。这部纪录片让问题少年说出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纪录片有三集: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一位家长说:我们是农村,没精力去管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属于留守儿童,也没什么教育孩子方式,也不会教育孩子。可那些家长都是有工作的、有技术、有职称、有高学历的,应当是会教育孩子的,为什么将孩子教育成这样?
心理咨询师说:在这个社会上,律师是要拿证的,教师是要拿证的,我们开车要拿驾照,心理咨询也是要拿证的,可做爸妈是不用拿证就上岗了,似乎这个不需要我们学习,我们却在这个角色里做一辈子。这是我们一生做得最长的一个角色,反倒没有去学习,我们做老公、老婆也不学习,也就这么做了。
现在的教育,知识并不欠缺,而我们欠缺的是对爱的认知的一份教育。爱是一种控制,“我是为你好”,那么多人我们不控制,为什么我要控制你,是因为我爱你,这是爱的一个重要的认知扭曲。
“你是我的孩子”这也是一个扭曲的认知。我们把人物化,把爱物化,类似于你是我的一个物品 一样。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老公,将老公这个角色变成杯子,你是我的私人物品。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一个孩子出问题了,肯定是家庭出问题了。孩子是我们家长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易结交坏朋友等往往反应了父母夫妻关系 的失衡,双标,孩子在家缺乏归属感。
纪录片结尾:"我是一面镜子,我将用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这是孩子内心的独白。
孩子进入训练营三个月,父母学习父母课堂一周。在纪录片中,当父母经过一周的课堂学习,意识到自己教育的问题,父母改观变,家庭环境变了,大部分孩子是也愿意跟父母交流了,原意上学了。
看完纪录片,真是庆幸自己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