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笔记,清代刘献廷咏王昭君的诗说;“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汉元帝时,宫廷设有画师,把宫女们的像,画给皇帝去选择,以便召幸
当时的画师毛延寿没有把美丽的王昭君画好,以至昭君没有得到宠幸,而被送给外国人了。汉元帝因此非常生气,把那名画师毛延寿杀了。
杀掉毛延寿的传说,可靠性不大,因为后人为昭君抱不平,就都想把毛延寿杀掉。
这首诗是说,一个画师怎么能够评断出一个人的美丑?个人的审美观点,后宫里的美女,像王昭君这等姿色,可能还多的是,只因为昭君要嫁到外国,临行前向皇帝辞别,才被元帝发现了她的美。
至于那些始终没被皇帝发现,白头宫中的美女,还不知有多少呢。表面上这是为毛延寿喊冤的诗,其实这是对历史评论的反驳。
主要寓意,则是对古代帝王后宫美女太多的一种评责。王昭君出塞的这段史实,不知博得多少人的同声一叹,感叹着红颜薄命的悲凉。另外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则有不同的论调,另持一种观点,也是明代诗人的名诗;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
将军战士们出关,是拿兵器打仗;而王昭君一个弱女子出关去,是遵奉国家的外交政策,通婚和番,嫁给外国人,以谋国家安宁。同样是奉了国家的命令,远出塞外。
多少战士为国战死,而我身负和平使命,必须活着留下来。死者生者,都是为了国家。如今我这个弱女子,虽然远离故土,到那蛮荒的塞外,终此一生,又哪敢怨叹呢?
他这首诗,把王昭君对国家的忠义之情,推崇得很高。昭君地下有知的话,不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