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隆平|在人间撒种子的人

齐帆齐微课

01.

那天早上涵涵醒的比较早,一边看着他玩,一边躺在床上刷手机。

手机一划拉,点开了微信小视频,直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画面比较嘈杂的视频。

视频中,一群人追着一个车队一边跑一边嘴里不停的喊着什么。

要不是看视频的标题,一下子还真的反应不过来这群人在干什么。

标题是关于袁隆平爷爷的,视频很短,只有2分钟左右。我前前后后的听了好多次才听清楚:

“袁爷爷,一路走好。袁爷爷,一路走好”

看着看着,不知怎么的,突然间我的鼻头就是一酸,眼泪也没有预兆的掉了下来。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心比较硬的人,一般的事情是触动不到我的,可是看着一群人随着袁爷爷的送行车队一路往前奔跑一路喊着口号,内心里最柔软的那根玄就那么轻易的被勾动了,有些难受的厉害。

在命运面前,哪怕是再不为名利的人,也终究还是要迎接生命的消亡……

02.

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们家的生活在一点点变好,是与袁爷爷的功勋分不开的。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那会儿家里很穷很穷,即使种了很多很多田,可依然吃不饱饭。

记忆中一直都有一个模糊的影子,没到稻谷收割的季节,低矮的土屋里会堆上很多很多装好的稻谷。

可是一般过不上一个月,村里就会来一个很大很大的拖拉机,它会一家一家的“拜访”,然后成功的收割走大家家里的粮食。

那时候的我觉得很奇怪,还不懂为什么家里人辛辛苦苦收割的粮食会轻松的就贡献给了其他人,毕竟我们自己都吃不饱饭不是吗?

长大后才知道,那叫交公粮。

那个时候的人,日子都很苦很苦,农民在田地里忙活了大半年的成果,有7成多几乎都交了粮。

剩下的,除了满足自家人的吃喝,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能够挤出来卖出去换成银钱。

03.

我很清楚的记得,那会儿我们读书的学费都是佘的,一年到头,只有在卖完谷子后,才有钱挪出来交学费。

我还记得,当时自己上学前班时的课桌,是家里的老桌子扛到学校去的,现在还能清楚的记得自己与班级里的同学的格格不入。

因为大家的桌子都很漂亮,是时下里的新式课桌,只有我的,是土的掉渣的老式长方形桌子。

直到后来,听大人们说,国家研究出来了一种新型的杂交水稻。

他们说那种水稻的亩产量很高,起初有些人是持怀疑态度的。

但到稻谷收割的时候,产量却真的是喜人的,更令人高兴的是,后来国家的粮税也慢慢的再减少,直到后面,农民种田不仅不用再往国家交粮了,还能收到一笔每年打下来的补贴款。

也是从那之后开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宽裕,至少同儿时最开始的那几年比,日子简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不论生活有了多大的改变,爱惜粮食的呼声一直都没有改变,光盘行动的呼声也一直在各种场合被践行。

还记得小的时候自己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毛病,每次吃完饭,碗里总是剩下些没吃完。

每到那个时候,父亲同爷爷都会特别严肃的盯着我,让我把碗里的饭给吃完。

那时候的爷爷时时流露出一种感叹:你们这一辈人是没有经历过饿的苦,才会那么不爱惜碗里的饭。

爷爷是一辈子苦过来的人,他有一个特别的嗜好:讨厌吃粥。

按照他的话说,记忆中有很长一段日子都是在稀的见底的稀粥里度过的。所以只要让他见到粥,就会让他不由得想起那些吃不上饭的贫穷时光。

于很多辈人而言,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生长在和平而安定的年代,又有许许多多像袁爷爷这样的老一辈功勋元老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守护着我们,让我们不用经历战火的动荡,也不用感受饥寒的折磨。

我们是幸福的,感谢与袁爷爷那般的国家肱骨伟人,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更幸福平和的日子,愿天堂没有痛苦,愿袁爷爷一路走好。

年度基础营第91篇,1406字数,共累积10956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