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苹儿(茵草芳菲)

一个深秋的早晨,天空中飘着零星小雨,我踏入狼山风景区中的“謇园”。在这座张謇故居改建的精美园林中,我边欣赏秋色与雨水交融,边体验历史与文化交织。从门楣斑驳的"謇"字到空寂的厅堂,从芭蕉叶上的雨点到荷池里的枯叶,从长廊里打太极拳的老人,到碑廊前驻足的年轻人,每一处景致,仿佛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在这座承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曾经生活过的园林里,秋色不仅是自然界的馈赠,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当雨点打在謇园的门楣上时,我正细瞧着那个斑驳的"謇"字。感觉比上次见时又瘦了些,像被岁月啃噬过的甲骨,却依然固执地悬在飞檐下,守着这座此时被秋色浸染的园林。

我踏进月亮门的刹那,仿佛听见枫叶与青砖的私语。好像它们正述说着,刚才落在门前砖上的那枚枫叶,是从张謇先生书房翻墙飘过来的……我毫不犹豫地从地上捡起它,拿着细细揣摩,并像宝贝一样把它妥贴地装进我随身的小包里。此刻,我如同分享了张謇先生生前对枫叶的喜爱。
园子里的芭蕉叶,在雨水的浸润下比夏天时更绿了。绿得像是要把最后一点生命力,都融进这深秋的季节里。宽大的叶片上有着几粒晶莹透亮的雨珠,每当有风经过,就轻轻滚动着,好像在张謇先生手植的这几丛芭蕉上,寻找当年实业救国时流下的汗滴。

空寂的厅堂里飘着淡淡的樟木味。阳光透过冰裂纹窗棂,把"父教育母实业"六个字切成不规则的拼图。我伸手触碰那凹凸不平的漆面时,突然意识到这木头里或许还藏着当年秋雨的味道。那年张謇先生在荷池边种下这些枫树、银杏树时,是否想到现在已成了人们热衷观赏的打卡地?深秋银杏树已染成金色,而枫叶变为姹紫嫣红,如同张謇精神,依然在季节轮回中生生不息。
此时,碑廊前的那位青年,正用食指临摹"天地之大德曰生"。他的影子投在"德"字最后一笔上,像是要把那个倔强的钩捺写进年轻的骨血。我望着他衣服袖口上沾的金桂,想起曾在纺织博物馆看到的,那台百年织机上也嵌着同样的花屑。原来謇园的秋天是会迁徙的,从机器迁徙到文字,从文字迁徙到衣襟,再从衣襟迁徙到记忆深处,如同张謇的精神,在不同载体间不断地持续流转……

秋色漫过碑廊时,我看到几只归巢的瓦雀。它们掠过"魁星阁"的飞檐时,翅膀带落了几片银杏叶。这场景让我驻足良久,看着那些泛黄的银杏叶混入满地金桂中,我突然明白謇园的秋色从来不是简单的黄与红,而是被历史反复晕染的,会随着光阴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琥珀色,就像张謇先生留下的精神遗产,在不同年代彰显出不同的光彩。
离开时,我不由自主地观赏那如火焰般燃烧的枫树,在那层层叠叠的叶片里,渗出的是全是红色的幻影。我回头展望,整个謇园已笼罩成一片金红色,唯有那丛百年芭蕉还绿着,绿得像是要替所有来不及说出口的秋色,守住最后一点温度。我知道,当明年第一只南归的燕子掠过月亮门时,春天会重新在“謇园” 苏醒,而张謇先生的精神也将如园中的植物,在季节轮回中再次抽枝发芽、开花结果而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