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共读《西游记》,五大环节主题做引领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千年的时光,依旧熠熠生辉。

这个假期,就一起来读读《西游记》吧!

一次共读,设计五个主题,不仅是对这部古典名著的一次重温,更是一场心灵的远行,一次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探索。

启程:初识

初次阅读,我们以“启程”为主题,引领学生们踏入《西游记》的奇幻世界。

一边阅读,一边绘制,在共读的初始阶段,一幅“西游地图”,是最应该的事情了。

在简单的出行图上,标注出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那些重要的地点,还有与遭遇的妖魔鬼怪。

这不仅是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更是对师徒四人坚定信念、不畏艰难的初步感知。

磨砺:情深

随着阅读的加深,我们转向“磨砺”这一主题。

选取师徒四人中的其中一位,深入剖析其性格特征、成长历程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比如,孙悟空的桀骜不驯与忠诚护师,唐僧的慈悲为怀与执着信念,猪八戒的憨厚可爱与贪吃好色,沙僧的沉默寡言与任劳任怨。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师徒间深厚的情谊与相互扶持的力量。

顿悟:哲理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奇幻小说,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有了初读与梳理之后,我们进入下一阶段,引导学生们挖掘作品中的哲理之光。

比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象征着变化无常的人生;唐僧的取经之路则寓意着人生的修行与成长;妖魔鬼怪,则象征着人生路上的种种诱惑与考验。

围绕这些主题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生活中自己遇到的艰难困苦,撰写心得,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挑战、保持初心。

归途:归宿

最后,我们迎来“归途”这一主题。

回顾整个共读过程,思考《西游记》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与感悟。

可以是一次演讲、一篇论文,或是一幅画作,表达自己对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心灵归宿的理解。

在这一阶段,鼓励孩子们跳出书本,将《西游记》中的哲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寻找自己心灵的归宿。

余韵:永恒

短短一个假期,共读可以结束,但《西游记》的魅力却永存。

返校之后,组织一次“西游文化节”。

让学生们通过手抄报、读后感、表演、展览、分享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共读成果。

用这样的方式,让《西游记》的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成为学生们心中永恒的印记。

结束语

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共读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前前后后,五大环节主题引领,不仅是对古典名著的致敬,更是一场心灵的远行。

在这场旅行中,我们与唐僧师徒四人同行,历经磨难,感悟哲理,最终找到心灵的归宿。

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这场旅行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与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