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认知觉醒》的一点记录

每日行动:

前一天晚上写好次日清单

(7点-9点)

1.早起:跑不跑步看情况

2.冥想

3.阅读半小时

(9点-12点)

4.处理复杂学习/工作事务

(注意中间要休息)

5.记录上午的日志

(12点-14点)

6.吃饭,午休

7.反思上午的进度,计划下午的行动

(14点-18点)

8.学习/工作

(19点-20点)

9.复盘总结


带着『目标』,辅以『工具』:

1.纸质清单、

2.番茄app、

3.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

原理————————————————

1.写日志:记录琐碎,别嫌无聊。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何况记性还不好】

2.经常反思:选中触动点。描述场景、分析原因、改进措施。【日志不等于反思】

        反思原则:

        触动->思考,

        先用心->再用脑,

        触动->关联(变成自己的)

        (1)消除模糊:需要我诚实【诚实】

        (2)运用“元认知”:以感性的触动点为引子,用元认知加以思考审视,发现优劣。

        (3)刻意练习:带着清晰的目标去学习也就是带着问题去琢磨;不要重复于已经会的,也不要一来就挑战难度系数高的,而是在舒适区边缘【注意,是边缘!也就是拉伸区!】练习。

        (4)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强调无数遍】,而不是形式的完美。

        (5)尽量提炼认知点 or 行动点。

        补充:

        刻意练习的四个要素:1.刻意拉伸:走出舒适区,选择拉伸区(别一来就挑战困难区);2.刻意的练习:清晰的目标(明确的问题);3.专注:别在意时间长度,在意时间质量【勿一心多用,身心分离,身心合一才是专注】;4.反馈:记录学习进度,持续输出反馈。

3.成长三个层面:身体、情绪、思维。

4.焦虑:

        根源:同时想做成很多事情。(想一心多用,想急于求成)

        认识:焦虑是天性,只是在信息社会被无限放大了。平台期(瓶颈期)的焦虑要心态稳,要去突破。

        解决:用耐心。

5.潜意识:

        缺点:本能。恐惧等不良情绪如果不去面对不去处理,会进入潜意识,变成模糊,操纵人的各种行为。

        优点:

        1.处理信息的速度极快,比“意识”快几万倍。

        2.感性力量强大,可以选触动点来学习。(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3.凭感觉找到人生目标【理智的分析和计算无法解出内心的真正需求】

6.建立个人认知体系(私人google)

        一些知识/一些人离我们很远,无法产生触动,也无法进行关联。

        处在认知圈边缘的知识,最容易让人产生触动,也最容易与现有知识进行关联【强连接】。

        电子笔记用起来,一点点形成自己的笔记体系。

7.学会休息。刻苦者消耗意志力,效率低。

8.列行动清单。


9.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

        早起:睡眠节点醒来(1.5h的倍数)

        冥想:锻炼注意力,增长前额皮质。

        读书:不要工工整整记笔记,选中触动点进行阅读进行思考进行写作进行收集即可。

        写作:坚持下去收益颇多。

        跑步:有氧运动+复杂运动(瑜伽,舞蹈,体操,太极等);有氧->增长神经元,复杂->建立神经元与神经元的连接。跑完步之后可以作读书/写作等用脑工作激活大脑活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