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不过是更好的日常


我想先讲两件小事:

1、我开始有“日常”的意识,是来自于台湾杂志《小日子》,它的介绍是这样写的:让未曾留心的生活小细节,优雅显现。

2、去年6月份的下午我在飞地书局看到一本关于草间弥生的传记书,两眼放光,这种带点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总能轻易让我入迷。

可是当去年11月份,我开始重新跟家人住在一起后,一切都变了。

“日常”再也不是像杂志里所述说的那样“优雅”和“美好”,相反它既琐碎又矛盾。我也不再幻想自己能过上一个轰烈又深刻的人生,甚至开始稍微有些“认命”泄气的意思。

去年8月份我写过一篇专访,里面有一句话是,“不知不觉被柴米油盐抹去了意志,偶尔自省,想要扑腾却满是无力感。”当时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写下的,没想到才半年的光景,自己已成局内人。

为此,我还消沉了挺长一段时间。




王锋书里的其中一章《日常生活的革命》,里面有一段话很值得思考:

“很多人都鬼迷心窍地希望自己活得惊涛骇浪,但坦率地说,少有人有幸遭遇,更没几个人能真正承受那样的生活。95%的人被日常生活覆盖,即便是另外5%的幸运儿,在享有巅峰生活的同时,多半也会为自己的癫狂付出代价。

这个社会往往高估了“成功”的价值和意义。最人性的生活,它应该有助于养育我们智趣、和谐的心性,不妄求,不焦躁,不窘迫,不苟且,那正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没到过那个巅峰的生活,所以无法判断这段话说得是否有理,尽管其实我打心里是羡慕那拥有过5%人生的权利的那些人。

可如果现实拉住了你的腿,家庭拉住了你的腿,甚至不够勇敢无畏的自己拉住了自己的腿,那我是不是能尝试慢慢修炼,做到不妄求、不焦躁、不窘迫、不苟且呢?




今天是我搬家的第一个周末,搬家真是一件琐碎的大事,劳神劳力,还伤财,根本无暇感触,心思都花在东西的扫除和移动上,想象着安顿后的清平。

今早起来后,我给自己倒了一杯牛奶,切上两片昨晚买的吐司,阳台的洗衣机在转,开水在烧,其他人还在睡梦中。我顺手拿了本林夕的书,趁着还安静,看上几页。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沙发是自己逛了很久才挑到的,茶几是自己拼的,所以特别容易产生幸福感。



恰好翻到林夕的书里写:“墙壁不再像当初光滑了,像一块磨老了的皮肤,有些被椅背擦成一道白色斑驳,这时候,房间的四壁才属于自己。”

对啊,房子要使用过后才有人味,生活似乎也不应该飘着,踩在地上才有烟火气。

不过林夕的用词之精准,确实让人佩服。本身我写东西就爱咬文嚼字,不爱口语化,尽管这在新媒体时代并不讨喜,却强迫症发作怎么也改不过来,但看了林夕的随笔,就没了这种担忧,我的简直不要太口语化。

他写淋浴:人在花洒下,一条条水围成一个圈,罩在身上,撞向我,但绝不拖沓。

他写泡泡浴:拥在一堆汹涌的泡沫当中,终会流失但还不曾流失,自觉十分安全。

林夕将感受变成画面写出来,读起来有趣的很。

这本书叫《曾经:林夕九零前后》,读到了一个敏感、执拗、又重视日常、有烟火气的林夕,你们有兴趣的也可以找来看一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有极限。人们的自控力通常在早晨最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如果不让它得到合理休息,它就会消失...
    爱折腾的小南瓜阅读 155评论 0 0
  • 从一兄长那里得了咖喱牛肉好吃的秘籍,便想一做试个究竟,恰逢周末,时间充裕,上周天求母亲买来食材,扑腾了一中午,成全...
    半夏光阴阅读 255评论 0 4
  • 今天要写什么呢?今天我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有什么收获呢? 这样的问句带给我的往往是迷茫,带着这样的迷茫,我开始在温暖...
    知会阅读 201评论 0 1
  • 凌晨四点被一个老家陌生的电话震醒 迷迷糊糊中纠结着按下了接听 安静的等待对方问候的话语 却只听到安静的小小的声音 ...
    苍吉枫亚阅读 1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