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我吃到的一定是假鸡!

是因为接受了自我的不完美,所以逐渐建立了真正的信心。(鸭汤)——陈坤

昨日傍晚对鸡汤文的讨论,让我这个对鸡汤无感的人,打起兴趣去了解了一番。找来一碗鸭汤作为题记,聊以解馋。

我想,最初写故事或表达经历和感受的执笔者,并没有刻意把它们当做鸡汤来写。我们从故事中汲取经验、态度以及安全感,它能使我们获得感同身受的欢愉。它让人产生共情,形成积极的精神氛围。对于能让我会心一笑的言语,我会转发或点赞,表示认同,倒是从来没有将它往鸡汤这个标签上靠。

吾之拙见,心灵鸡汤的定义,从来都是读者赋予的。

但世人多趋利,今人尤甚。如今的鸡汤泛滥成灾,推动的更多是那些希望博人眼球的媒体人。

现今不乏好文,但很多时候,写者缺乏诚意与严谨,导致鸡汤文或东平西凑不成逻辑,或无病呻吟浮于表面。更甚者,哗众取宠,只为博得点击,毫无见地。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爆炸,让读者对文章的选择更加挑剔,若没有独到之处,难以被接受。

现如今鸡汤文这个概念,犹如只加鸡精的热汤,大大降低了营养。它从褒义变为贬义,可媲美手撕鬼子的抗战神剧。那些诚意满满的优质好文谁还敢自称鸡汤?

很多时候,我们感慨与总结自己的经验,与众人分享,是一个私人的值得称赞的行为。但我们永远不能用个例,去诠释整个世界。

大学的时候,我给心理学老师整理过一段时间案例,是一个个小故事,汇聚成集。起初干劲十足,时间一久,便觉得腻味。故事也只是故事,就算是真实存在的,真正成功的,和我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又有什么关系呢?特定的环境、遭遇、性格,成就了这个人,我们可以学习其中的方法和态度,但谁又能说,它一定是对的,对我们每个个人而言一定能成功呢?

当然,不同的人又不同的理解。读者与作者的缘分,不是他人可以言语插手的。或废话,或激励,或干货,或迸发思维火花,还有因自身局限所不能理解的“胡话”。

我们反感鸡汤文,更多的是反感它的肤浅,或者是对观点的异议。

所有的证据都是为了观点而存在的,我们有没有去怀疑过那些证据是否真实,那些对证据的解析是否合理?最让大众所知的便是,“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而原文却是,“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又譬如,世人都知“学海无涯”,那有多少人考虑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大多名人名言,节选片段来解释,用以服务自己的观点。如此的套路,你可避过?

绝对化的标题,犹如逼迫与绑架。

“你几岁之前一定要做的几件事”之流,太过绝对,太过自以为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是常事,好师者无自知之明,却是害人害己。新出台的广告法都严禁决定性用词,作为一篇指导性的文章就不能严谨些吗?

好吧,我承认,在这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社会环境下,一家之言,如同浪花,不如做好自己。

作为读者,怎能不分辩鸡汤文对自己是否适合。鸡汤文刚喝就会饱,是适合长途跋涉中的人激励自我,作为标杆。但若是只想想不行动的矮子们,喝完过几个小时又饿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们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动起来。喝汤要对症下药,得看看是否适合自己,不然吃死了算谁的。

鸡汤不涉及方法论,救急不救病,更多的文章逻辑不严谨,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这几日我在听一个习惯养成的课程,战隼的《100天行动力》,里面许多科学实验,让人听得昏昏欲睡。但不可否认,其中总结出的原则和方法,对坚持去做一件事情有着能让人明显感受得到的影响力。具体的指导,有更多技巧、方法,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改变起来,而不是干巴巴地喊大话。

“老板,来碗鸡汤,不要汤。就算没有骨头,怎么也要带肉啊。”

不爱喝撒了就是,若能从他人经历感悟中有所得,便是吾之幸事。


初写议文,请多指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经常做着一个有关青春的梦,梦里洋溢着的色彩映进心底,成了一副色彩斑斓的水墨画。我在梦里,从未苏醒。 现在的你还记得...
    西城小喵阅读 2,828评论 2 1
  • 1 在北地的某个角落 我害怕冬天这个季节 开始变得懒惰的太阳 起来的迟下班的早 完全不照顾我的作息 赶着上班忙着回...
    断云鹤阅读 1,683评论 0 2
  • 一/ 二/ 头文件与类的声明 1.数据和函数包含到一起------类---创建对象 complex(复数) 创建对...
    hello萌面大婶阅读 1,118评论 0 0
  • 11.7,农历十月初八,今天立冬。 冬天来了,然而,我穿的短袖出门。 下班等车的时候,起风了,裸露在外面的小臂起了...
    小蚁大象阅读 3,0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