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瑞.达利欧《原则》(110----122)
瑞.达利欧先生在《原则》中阐述了自己的一个观点,他说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在一个职位上成功的人必定能在另一个职位上成功,对一个人有效的做事方式必定对另一个人有效。就像他说世界上有很多人,但人的类型有限一样,不同的人适合做不同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灵活去运用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原则,既做到有据可依,又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瑞.达利欧先生的这个观点让我想到了自己一直从事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位走入职场的新教师,都会从零开始进行自己的教学生涯,那么他们如何进行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呢?因为现代科技的普及,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查到海量的学习资源和名师名课的相关资料,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所处的状况不同,所面临的学生不同,我们是否可以照搬那些名家的经验呢?名师的做法和经验一定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他们自身的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型,也一定有借鉴的价值,但是在我们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自己的灵活处理和调整,才能对我们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而不是照搬照用。
特级语文教师张祖庆在分享自己成长的经历时,说到自己最初因为崇拜一位名师而潜心研究他的课而极力模仿,可是后来他终于意识到无论他怎样模仿他都无法做到那位老师的本来的样子,他只能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最好的他人。于是他走向了创造自己风格和特色的课堂探索之路,也终于成为了被很多人所仰慕的名师名家。
同样的道理,关于学生的学习,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经历给出方法和建议,但是每个人不同,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学生在借鉴他人学习经验的同时也一定要灵活变化,自己不断尝试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完全模仿他人的学习路径。
因为做了多年的班主任,经常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方法,互相分享学习经验,但是我们也知道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可能适用于你,但不一定适用于他。只有不断尝试,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才会越来越好。
智慧是越分享越多,通过读书让我看到了有智慧的人是如何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难怪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