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没有自控力很差、经常性拖延呢?
如果有,就来看看我一直在用而且巨好用的戒拖延绝招,让孩子和拖延、摆烂、爱玩手机说拜拜,让TA从此拥有超强执行力。
方法一共分为五步,并且被我进一步分成了任务开始前(第一二步)、任务开始时(第三四步)、任务结束后(第五步)三个阶段。建议点赞收藏起来,反复阅读。
01
第一步,帮助孩子简化目标
其实,很多孩子的拖延、逃避、或者做事没有动力,是因为TA给自己定的目标太大了,大到光想想为了实现目标所要付出的代价,就已经望而却步、不敢开始了。
所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各自先拿张A4白纸,分别在纸上左侧写下你和孩子当前所有想实现的目标,然后在它们的右侧改写成20分钟内就可以搞定的,比如:“写一本书”可以改写成“每天一段文字”,“每天背100个单词”可以改写成“每天背5个单词”。
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完成任务的代价,内心的抵触自然也就减弱了,而一旦开始做这件事,你和孩子进入状态后,互相鼓励支持,孩子往往就更愿意去多完成一些。
比如,我本来定的是“每天一小时健身”改成了“每天做七分钟的帕梅拉”,这会让我感觉更容易完成,但是我发现每次只要我摆好姿势、做了第一个七分钟之后,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再多做一会,因为不管是做一百个、还是十个,它的姿势都是一样的。(理论来源:《微习惯》)

02
第二步,帮助孩子分解行动路径
看看你和孩子写的任务,对于那些看起来就很复杂、很麻烦、很困难、一想到就很抗拒的任务,直接把它们拆解成更具体、简单易执行的步骤。
举个例子,写书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很耗时,所以我把它拆解成了选题(定位)、写大纲、写书、出版、卖书(打榜/拿奖)五个步骤,并给每一步都设置一个时间期限,这样就形成了一条行动路径,于是我现在的目标就从“写一本书”变成了“先写一个题目或者大纲”,而这件事是很容易完成的,也就不会再想着拖延。
写完大纲,就只需要每天根据大纲写20分钟,晚上用几分钟再检查一遍,很快一个篇章就完成了。我会发现分解后原本模糊、复杂的事项,都会被切割成一个个非常具体、可以操作的行动,在规定好每一步都该怎么走之后,就不会再觉得任务有多难、多麻烦了,因为我们只需要每次迈出一小步,而且每次完成后都会很有成就感,会越来越自信越有行动力。

03
第三步,和孩子商量让开始变容易
如果你看到孩子经常受到刷手机、玩游戏这些外部干扰,那你一定要试试第三步。重点是:让孩子先保持当前的行为动作,逐步地引入该做的事情。
比如,孩子正投入地玩游戏,但是按照原计划、半小时后就需要开始学习,那就引导孩子提前十分钟,一边看玩游戏,一边把需要的学习物品都摆出来,比如把书翻开、纸笔放在旁边,甚至可以让孩子拿起笔先随便写点东西。
总之就是要让孩子有一个过渡,一边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然后一边提前就把准备工作做好,减少了环境阻力,最后再去做放下手机这一步,就会轻松很多。
同时提醒孩子:你真的该开始学习了,我为你能够及时放下手机感觉到自豪,因为你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

04
第四步,建议孩子立即开始
很多时候孩子喜欢把事情拖着,其实是因为他想的东西太多了。
比如,孩子写作业,这时候的孩子,其实从当他打算开始就会想:
“我不想写,这是老师让我写的!”
“这么容易,要不我先玩一会再开始?”
“这么难,如果我写不好怎么办?”
......
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会导致孩子每次总要准备得非常充分才肯开始,过程中就找各种理由把它往后拖。
所以想要防止孩子拖延,那建议孩子不要思考、直接开始,不需要做万全的计划,也不用担心结果,先开个头,过程中再去一遍遍优化、调整,孩子会发现很多任务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而且完成得还很不错,他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去按照你的建议去做。
05
第五步,和孩子一起记录时间
和孩子一起去选择个漂亮的本子,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写时间日记(内容是记录时间的,比如8:00-9:00读书,20:00-21:00复盘今天所学内容)或者画时间轴(一条竖轴,学习类任务写到左边,娱乐、琐事、休息等写到右边)的方式,来记录自己从早到晚大概都做了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有没有出现拖延、有没有什么进步。

在任务开始前,帮助孩子简化目标,并把复杂、困难的任务分解出行动路径;
在任务开始时,用逐步引入的方式帮孩子减少环境阻力,让孩子感觉到该开始的时候立即开始,不要过度准备和思考;
在任务结束后,让孩子用写时间日记,或者画时间轴的方式,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开支,并进行复盘。
按照以上流程来执行学习任务,孩子会发现自己真的在慢慢变得更自律、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