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年饭
大年三十下午四点过,我在故乡重庆秀山。近处的鞭炮噼里啪啦,远处的轰,隆,隆。有人说放鞭炮会造成污染,但我就喜欢热热闹闹过新年。雷声炸响,炸开一个吉祥年。
好久没有在父母家过年了,从来没有只带女儿在故乡过年。记忆中家里过年不是吵架,就是冷战,像今年这样平平和和吃顿饭,难得。
我要帮妈妈打下手,她不让,说我弄不干净添乱。好吧,我乐得看看书。在我的小家里,是不会只有一个人忙碌的。大家分工合作,一起享受劳动成果。但这里是父母的家,妈妈说了算。我尊重她的主权。
年夜饭有土豆炖牛肉,香菜拌粉丝,香肠炒腊肉,炝勺菜,卤鸡爪和豆腐。菜放在桌子上,我们端着饭碗站着吃,爸爸在一旁蹲着吃。弟妹追着一岁多的小侄儿喂饭,小侄儿各个房间穿梭。女儿把碗放在高凳子上,自己坐在矮凳子上。我们一会儿去加点菜,把骨头丢进垃圾桶。一人一个吃相,这是我们家的团年饭。没有大圆桌,没有高脚凳,没有空调房,但明亮的节能灯照得见每个人的脸,有肉有菜有饮料,孩子们可以淘气,大人们可以聊天。满足了!
二、孔明灯
团年饭后,妈妈收拾妥当。七点过,天黑了,春晚还没有开始。我提议去花灯广场走走,女儿和妈妈都赞同。
路上遇到我小学时候的邻居姚叔叔和阿姨,妈妈向他们介绍我。叔叔阿姨满脸含笑的看着我,我瞬间回想起童年和他们的儿子一起玩耍的情形。秀山,果真是我长大的地方。
到了花灯广场,穿过杂乱的热气腾腾的夜宵摊子,我们都被挂满霓虹灯的闪亮树惊呆了,玫瑰红,宝石蓝,神秘绿,树也打扮起来迎接新年,似乎要和广场上摇曳在长款呢衣里的美女
比个高下。
我女儿被这一派热闹吸住了,两眼放光左顾右盼。我妈妈寸步不离她左右。我们发现天上漂浮的孔明灯,都指着那灯招呼对方去看。我们数着高空的灯,六盏,七盏,八盏,那边还有……发现一盏就一阵欢呼。
我们脖子仰酸了低下来,发现广场上左一个右一个是卖孔明灯的地摊。铺着的纸上写明十元两个,三五挂七的围着人。一人双手高举撑着孔明灯,一人半蹲着在灯下点火,另一人在旁边拍照。
我视线里这个看起来挺直的年轻男子,穿得也蛮商务的,正全神贯注盯着将要起飞的孔明灯,近乎虔诚的说:“求你保佑我,今年事业顺利,财源广进!”我微微一笑往别处走去。再回头看时,他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双目追随着远去的孔明灯……我想,他对这灯,对未来的生活,有很多期待吧!如果他能寻找到耶稣该多好,我忽然觉得他是很容易信耶稣的人。莫名其妙的感觉,没有什么确据。
第二天,大年初一,妈妈做早餐时,发现我们家大树丫上挂着一盏孔明灯的罩衣。下午我们逛街,在某小区树丛里又发现了几只摊着的孔明灯罩,上面写着谁要和谁百年好合,谁要一生平安。这些可是寄托了人们的心愿而高飞的孔明灯啊!
三、 初一逛街
其实我们没有初一逛街的传统,只是早上十点过吃完早饭之后就没事干了,也不想窝在家里,那就上街看热闹去吧。反正我妈和我女儿都是爱逛街的人。
说好去给女儿买一双鞋子,看了几家童装店,小姑娘相中了一双草莓红的靴子。穿起来正好配她的裙子,女儿说穿上这样的靴子裙子,可以去跳芭蕾舞。她有一个芭蕾梦,穿上裙子,踮起脚尖,旋转起来,就可以活在梦里。她四岁不到就有梦,我真为她高兴。
妈妈还是那么喜欢买衣服,她领着我们穿梭在各大商场。我忽然有点头晕。如果只是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该是多么无聊。但我们有亲情,有梦想,物质只是生活的必需品,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