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涣散和动作“松垮”

垮腰塌肩,手肘下坠,手掌下沉,手指松弛。这一系列动作反应的是整体身体状态的松垮。外在动作的松垮是内在精神松垮的表象,说明弹奏时没有提起精气神来。没有对弹奏的标准提出严格要求,没有全神贯注于通过动作控制实现理想声音。这是一种得过且过的练习态度,表现在动作上就是懒散乏力,无精打采。

首先要从态度上改变。练习效率和主观主动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主观愿望强,练习效率就高,反之效率就不高。有了强烈的主观愿望支持,还要调动各种感知器官的积极充分参与。眼睛读取乐谱信息要准确,大脑根据眼睛提供的信息安排肢体动作,肢体动作产生的声音又通过耳朵反馈回大脑,加上肢体在动作的同时也能获得即时的反馈,大脑分析所收集的反馈信息,对动作结果和最初指令进行对比评价,然后进一步调整动作。整个识别-指令-操作-反馈-评价系统循环往复,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最终达到理想状态。这是提高练琴效率的最佳方法,每一个感知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大脑不断地做出分析、评价、指导、再评价的工作,每一次练习的结果都能够得到快速的修正,每一次练习都有改进,都有提高。

可是很多孩子都难以胜任高强度的脑力活动,特别是这种需要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尤其是控制自己大脑的能力。这种能力类似李笑来说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非常重要,它是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小孩并不是完全不具备"元认知"能力,他们至少具有一些用自己的大脑管理自己大脑的能力。比如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让大脑先将注意力安排在眼睛读谱上,然后马上对视觉传回的信息进行处理,将这些信息分解成胳膊、手腕、左手、右手、手指应该操作的具体动作。其实人体的操作机制可能比这个更简单,大脑只要发出一个方向正确但具体细节比较笼统的指令,胳膊、手腕、手指会根据它们肌肉记忆中存储的操作方法,协调动作要素,完成具体动作。做到这一步还不够,还要收集反馈信息,这时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大脑,让大脑安排耳朵去拾取声音,反馈回大脑,交给大脑对比、评价,然后再次指导动作做出相应的调整,直到反馈回的声音信息符合大脑最初的要求。

这种思维方式会占用大量的大脑信息带宽,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不能持久,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原因。但这种方式对提高练习效率非常重要,同时这种大脑练习也是提高大脑思考管理能力和用自己的大脑管理自己大脑这种"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这种强脑力练习一定是必不可少的。需要调整练习强度和信息容量,让大脑活动不至于因为超负荷运行而"宕机"即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嬴氏暴虐,强秦无道;恶不忍闻,罪不容诛。秦贼,纳命来!” 荆轲早在梦中惊醒,虎目圆睁。梦中话语一一在耳,...
    虚拟林先生阅读 2,173评论 14 7
  • 我是一个前端开发者,但我想这个故事对任何开发者都会引起共鸣的 有人向你反馈了一个 bug。 “26 楼会议室的灯亮...
    Bugtags阅读 190评论 0 0
  • 傍晚的寒流牵着一场冰雨,入侵了艳阳 高照的金色秋未。突来的阴冷,让早出晚归 人们措不及防,“好冷呀”一位年...
    金崧阅读 1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