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天——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标准答案不是这样的》读后感

今天又读了《父母课堂》里一篇文章,标题是《标准答案不是这样的》。说的是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思考题,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着做,将答案写到上面。题目是一道我们见过很多次的老题,脑筋急转弯性质的:树上原来有9只鸟,被猎人开枪打死了三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

赵本山的小品《卖拐》系列的第二部《卖车》里,赵本山还出了类似的题目忽悠范伟。孩子的思维比较单纯,答案应该就是9-3=6。可是如此简单的题目为什么需要和爸爸妈妈讨论呢?爸爸道出了真谛:枪声一响,小鸟还会在树上吗?会不会飞走呢?

如果爸爸提示到这里,然后听孩子的之后的答案,再加以引导,或许就不会出现本文了,偏偏在爸爸的心中也有一个标准答案,那就是0。枪声一响,鸟都飞走了,当然是0了。然而,经过爸爸的引导,孩子竟然发挥了他的想象力,用孩子的推理方式和发散性思维推导出了很多个答案。

这本来是可喜的,说明了孩子用力思考了,而且脑海中的想象力要比爸爸的宽广多了。但,问题在于,爸爸否定了孩子6这个标准答案,却将0作为这个标准答案,强加给孩子。还扔下一句:答案怎么说,你就怎么理解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家伙,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将孩子的思维约束成了囚在笼子里的鸟,将自己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孩子,这种强加的东西最大的危害是什么?是逆来顺受,是人云亦云。势将成为没有自主意识的人偶,成为没有思维的植物人,成为没有灵魂的生理躯壳。可以说,爸爸的这种教育模式长此以往进行下去,真正的将孩子给毁了。

孩子正处在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段,也正处在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段,我们要引导、赞赏、扶持并任其发展这种想象、这种思维,哪怕再离谱。

有句话叫: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想象比行为要珍贵的多。

在现在的许多数学题中,体现了对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基本检测,不再拘于所谓的标准答案。例如(  )+(  )<7。这种题目,没有所谓之前的标准答案,从0+6、1+5、2+4到3+3,都可以,孩子有多个选择,从中随意填一个就行。

从孩子三两岁甚至周岁就开始的涂鸦,到言语表达能力成长到一定程度后跟爸爸妈妈顶嘴,说穿了,都是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想象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一个好的迹象。对孩子管束太严,还不如放任自流,或许后者能让孩子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望家长们借鉴、思考一二,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晨穿睡衣体重:56.7kg 上午在浴池没穿衣服体重:56.3kg 比前一段时间比开始减少饭量了 早:巧克力牛奶燕...
    Li嘉li阅读 952评论 0 0
  • 此文皆是我个人观点,对剧不对人,如果冒犯了各位的偶像,尤其是万人迷小包总,我表示无所谓,来咬我啊! 《欢乐颂》第二...
    叶果麻麻阅读 4,1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