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格第256日:幸福,有还是没有?

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读《孔子传》笔记

附:春来第五首·清明写

风歌风哭风不眠,花谢花飞花满天。

杨絮柳絮迎人面,似花非花又一年。

昨日花开人尽看,今朝花落无人怜。

早知春暖复春寒,不教花开四月天。

正文:

一.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了。  如何才算立?两个指标:一,社会的认可;二,自身的境界。

孔子的“立”,主要体现在他自身精神境界的建立。通过长期不断的学习、求索、思考,他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

二.何为“知新”?

真正的好老师,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还要有头脑,有眼光,对人间是非、善恶美丑有价值判断力。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还要教学生能判断是非。有了思想的方法,有了判断是非的立足点——价值观,并以此去甄别、判断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才算是“知新”。

而只有“知新”的人——能根据正确的价值观对纷纭世事做判断的人,才是真正的“立”起来的人。否则,光有知识,只能算是立起来的“书橱”。

三.大学与明德

通过大学教育,可以把这种德行发挥出来,弘扬出来,培养出来,这叫明明德。

提高德行,是养成人格,然后改造社会,这才是大学的最根本含义。

四.文质彬彬

孔子曾经说,一个人如果仅仅有“文(外在的文采)”是不可以的,仅仅有“质(内在的品质)”也是不行的: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在《荀子·法行》中有个记载,说有一个叫南郭惠子的人问子贡说:“子贡先生,你老师的门下怎么那么复杂,什么人都有啊?”子贡回答:“我们老师啊,修养自身,等待求学者。想来的,不拒绝;想走的,不禁止。”

在实际教学中,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他确实给予过不同的解答。在《论语》里,有很多人问孔子,什么叫仁?他的回答是不同的;有很多人问孔子,什么叫孝?他的回答也是不同的;很多人问孔子,什么叫君子?孔子的回答依然是不同的;很多人问孔子,怎么样从事政治?回答还是不同的。并不是孔子这个人没有固定的观点,而是他能根据不同人的特点给予相适宜的回答。

有一回,子路来问孔子:“老师,我如果听到了一件正确的事,我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去做?”孔子说:“那怎么可以?你有父亲、兄长在,你至少要问问他们,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子路走了,冉求来了,问了同样的问题:“老师,如果我看到一件正确的事情,我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做?”孔子说:“是啊,你既然觉得正确,就应该马上做,还犹豫什么!”

六.成人之美

什么叫成人之美?帮别人做好事。什么叫成人之恶?帮别人做坏事。孔子还有一句话,叫“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个人的生存,依赖于他的正直,可是有那么多不正直的人为什么也活着呢?那是他很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七.人生做减法

知道进,还要学会退;知道勇,还要学会怯;知道直行,还要学会迂回;知道坚定,还要学会灵活……

什么叫损?损,就是减损。孔子实际上在告诉我们,人生要学会做减法。我们总是想着往我们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务求填满,做加法;实际上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一个完满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么,更多的是看你没有了什么。

八.苛上不责下

孔子和孟子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不强调弱者的道德,而是强调强者的道德。执政者先做到,才能要求人民做到;在上面的人做到了,才能要求下面的人做到。


未来五年规划:专注国学,求学求真;读万卷书,韬光养晦;立德立言,写作演讲。

人生目标:进德修业的书斋生活。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56日

日阅读:读《梦与真·许渊冲自述》《胡适北大哲学课》《孔子传》及其他,阅读2个半小时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附第十九轮一周封闭计划:

时间:4月4日——4月10日。

具体:

1.学习:学习《考研英语》、考研专业课;专业课;英语考试等三大类。遵循时间表安排,按部就班,学好每一天。

5.看书:继续读《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邓晓芒)》《全球通史》等。

8.锻炼:晨跑。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