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春节,是疫情防控松绑以后的第一个春节。本以为会如同以往的(疫情之前)的春节差不多。各行各业的人员早早地回到故乡,猫在家里过春节,大街上会呈现店铺歇业,较为萧条的样子。正月初二,和母亲吃过午饭,对于下午想做点什么,没有什么计划。骨子里的说走就走的冲动劲儿忽然就冒了出来,让母亲稍事准备,带着手机和身份证,就出门向上海出发。
天气不是非常好,阴沉沉的,气温也不是很高。除夕和正月初一还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果不其然,车子过了苏通大桥,前挡风玻璃上的雨点就变得密集起来,雨刮器也开启了高频的模式。高速上的车辆比较少,尤其是大型车辆,几乎没怎么见着。大概是因为传统的道路运输企业在除夕到初四的几天,会大幅度地减少班次,加上这几年来大家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更倾向于铁路和航班。路上经过一两处缓行路段后,顺利地到达了上海。按以往的习惯,定位到华亭宾馆,找到了高架桥下的停车场。原来的入口因为道路施工改了处地方,为了找新路口,多用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但还是顺利地找到了。
下车,拿包,拿伞,锁车。然后就和母亲准备去乘坐公交。出门仓促,只有车上的一把伞,但是雨势有变大的迹象,旁边就是徐汇宜家,我甚至还以为宜家的伞仍然是雨天10元一把,于是就和母亲进到宜家去买伞。但是从入口一路走迷宫似的到了出口,也没看到卖伞的货堆,很久很久没来宜家,看来除了很多东西涨价之外,很多原本有性价比的商品也不再出现。
决定不再浪费时间,和母亲出了宜家,就打算去坐公交。还是熟悉的926路,熟悉的淮海路公交线。说实话,在坐上公交车的那一刻,我也不知道打算去哪里。正好又上来了好几位乘客,他们向司机师傅咨询,哪一站更加靠近城隍庙,得到了“新北门”的答案。我想,索性就去城隍庙吧,看看今天有没有灯展。
一路晃呀晃,公交车载着我和母亲沿着繁华的淮海路一路慢悠悠地向前,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城隍庙,一下车就是人山人海,混乱中有着一个方向的人流,看来今天有灯展,今天没白来。于是和母亲随着大群人流向前走着,城隍庙外是限行人流的围挡,顺着围挡约束的方向,来到了售票处。喇叭里喊着成人50元一张票。掏出手机买了两张票,顺便问了一下售票人员,灯展晚上几点结束,告知我,晚上10点。看看手表,方才五点半。
和母亲检过票,就进到了豫园灯会的观灯区域。人,到处都是人,淅沥的小雨,大家打着伞,举着手机,说着笑着,热热闹闹的,看灯,排队,吃着小吃,喝着奶茶。印象中因为不爱凑热闹,我几乎没怎么看过灯展,尤其是学生时代以及二十多岁的时光。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孤独,平时下班以后,甚至一晚上都不会说一句话,周末到父母处吃饭,会和父母有聊天,话说得少了,生活就显得安静,安静就会衬托孤独。所以现在反而会喜欢热闹一点。所以在城隍庙灯展,遇见如此大的一个人流,我内心甚至多了一份欢喜和感动,母亲向来也喜欢热闹,拿着手机各种拍照和自拍,我不喜欢拍照,于是就照看着脚下的路,照顾着母亲的安全。城隍庙的灯展确实也不负虚名,热闹、明亮,即使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雨天,也能温暖着人的内心,驱散孤独,即便是暂时的。期间有呈队列样的武警战士,安保人员,消防战士穿行巡逻,守护着所有人的安全。让人很安心。
被武警、消防战士和安保人员的辛勤付出感动,更加被可爱的人民所感动。疫情防控三年,可爱的人们已经连续三个春节没有好好地享受新春佳节,被“非必要不回家”等一些冰冷的,毫无人味儿的车轱辘话碾来碾去。防控终于松绑,群众立刻用自己的行动和脚步告诉历史,生活,富有烟火气的生活,新春佳节对未来的憧憬,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最有底气的武器。管控,管不出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因为管控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代价之后,我们可爱的人民终于又迎来了久违的真正的烟火气。而非过去三年中跟恒纪元、乱纪元周期交替一样的,一阵疫情、一阵清零的,短暂的,今天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的“虚假的”烟火气。
我们的人民太不容易了,三年管控,把大家憋坏了,大家也过得太苦了。过个年不能踏踏实实的,顺顺利利地回家过年,出门也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去景点游玩,去热热闹闹地放松玩耍。一天的24小时,要匀出半小时到2小时给到核酸检测。生活异化成如此的局面,我不知道是谁的责任,但是怪不到病毒头上,更怪不到群众的头上。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灯会的人越来越多,母亲和我也逛了半小时左右。限定区域内人越多,秩序就越容易变乱,我和母亲提议,看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出去吧。给后面进来看展的人活动空间,也减轻一下武警战士和安保人员的工作压力。大过年的,大家都不容易。
出了城隍庙,和母亲向东步行,大约10分钟,就来到了黄浦江边,外滩南端。雨变大了一点,和母亲撑起了伞,在外滩吹着风。对岸的东方明珠和三件套比较给力,灯光都亮着,给所有来上海的游客展示着一座城市正常的繁华。外滩上也到处是人,再一次地感受到了久违的热闹,尽管风比较冷。和母亲慢慢地向北溜达,打算去到南京路步行街。虽然说去南京路步行街的都是外地人,但那又怎样,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去南京路,咱就是喜欢热闹的人。
走了一会儿,到了南京东路步行街入口。人,还是人。和母亲慢慢地走着,走到了名人国际广场,一楼的苹果直营店里灯火通明,所有的展桌旁边都围着人。辛苦了一年都不容易,勤劳的人有理由给自己一个犒赏,买一台心仪已久的手机。祝福勤劳的人民,所有的付出都能有合理的回报。
母亲似乎想继续溜达,我唤母亲停步。进到了名人国际二楼的Costa,下单点了一些餐食,打算和母亲坐会儿休息休息,我也正好给手机充充电。热饮下肚,身子也暖了起来。母亲在朋友圈发的照片也收获了好多点赞,中年人的快乐真的很纯粹,也很易得。羡慕。
出商场,和母亲继续向西溜达。感受着雨天里的烟火气。所有的商场里都是人,大家说着笑着,交谈着。疫情的阴影在笑容里被击退。
到了地铁站,和母亲坐上地铁,回到了淮海路。去新天地转了一圈,很多年轻人,年轻的气息很浓郁,网红店,餐食店大多数都在营业,只不过因为是雨天,所以户外的桌椅是空的。但是更加衬托出室内的温暖和热闹。年轻的人们,有华人,有外国人,在店里吃着比萨,喝着啤酒,好不热闹。根本没有往年的,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过年期间歇业萧条的样子。还得是上海,能聚出如此般的人气。
被人们所感动。一般来说,大城市里的生活服务业从业人员多数是外地人。过年期间仍然在营业的餐饮店,商场里的店员,多数是过年没有回家的外乡年轻人。今年过年,他们没有回家过年,原因大概率是多样的,也许老板许了过年期间较高的工资,也许是过去的三年没怎么挣到钱,想过年期间多挣一点,等春节过了,再回家看看,种种原因。但感谢他们的付出,大城市维持住了烟火气,让同样不愿意窝在家里的人们感受到了和平时一样的方便,不用担心无处解决吃喝。
坚韧的,热爱生活和未来的中国人,只要施加在群众身上的限制有松绑,大家就充满热情地投入到了生活中。向可爱的、勤劳的,热爱生活的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