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过年回不了家的朋友几首诗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头脑中最深刻的一种观念。

前段时间,为课题查阅了一些“中西文化比较”的资料,无论是哪家的研究成果,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时,都少不了中国人“有浓厚的乡土情结”这个既是优点,又是缺点的内容。几年年来,不管是为了追求功名而四处游宦,还是经营生活漂泊他乡,深入骨髓的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都影响着国人。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没有之一。在这个以阖家团聚为核心内容的节日里,千万里也要回去;哪怕回去只过一天,也要回去。

然而,事总不能尽如人意,毕竟是有人回不去的。无论是工作、职责原因,还是其他。这种事不仅发生在现在,过去也同样有。今天我就送给过年回不家的朋友们几首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古人除夕夜不能和家人团聚时,是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表达对亲人思念的。

先看孟浩然的《岁除夜有怀》:“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光阴易逝,四季轮回,人生无常。除夕之夜,本该与亲人团聚,自己却只能孤身在客栈,看落焰残春,品凉肴寒酒,思故乡亲人,孤苦的怕连归乡的“梦”也做不到,思念的愁苦何其盛。

再看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除夕夜到了,去年在衡阳时还能与家人书信往来,今年又无缘无故遭人诬陷,被贬谪到更远的郴州,秦观下班一个人回到家,看着桌上写好了,却无法送给亲人的书信,宝宝心里实在是苦啊,只好写这么一首词来宽慰自己。

一人在外过年,肯定心中有苦,就看你怎么面对。生性豁达的苏轼这首《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就是典型的苦中有乐: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在除夕这一特定的时间环境中,仕途奔波不定、时光匆匆流逝、须发日渐斑白,种种愁苦云集上心头。我们读着诗,想想都替苏轼可惜,一身的才华就这样被耗费,一生的岁月就这样度过。但他老人家并没有发出半声哀叹,而是以乐观的情怀和理性的精神消解心灵的伤痛,高唱“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豪放旷达,溢于言表。

这类诗还有很多,这三首足够典型。读罢不禁在想,我们没有他们的才华(至少说我没有),写不出他们这样动人的诗(词),但我们比他们幸运。别的不说,科技发达了,现代化的通讯设备都有了,除极个别的地方,全国各地应该都能视频通话,能千里万里外在画面中互道思念,共同守岁,共庆除夕,共迎新年。

祝回家的朋友阖家团聚,新年快乐。更祝不能回家过年的朋友幸福快乐,新春愉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