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漂的时候,2008年的春天,我应聘到一家特色小吃店做店长。
来到这家店,就有老店员告诉我,不要和隔壁的这家小吃店走得太近,要注意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两家店是生死对头。
当时店里经营着几种小吃:台湾肉粽、关东煮、烤香肠、麻辣丸子。

可别小看这几种小吃,人流不断,算上我一共六个人,从早忙到晚。
每天的流水有上万块,听说老板一年的收入至少上百万,隔壁店4个男生一个女生,做着和我们一样的东西,生意也非常的火。
老店员告诉我,隔壁这家店刚开一个月。
这家的五个男生,原来都是我们这家店的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
我们这家店的女老板是台湾人,这五个男生当中的老大,是我们女老板的远房亲戚,当初在女老板这家店做店长。
后来,女老板就把这家店的外交关系、业务等方面的事宜交给了他,慢慢地,他就把这些变成了自己的关系,业务也熟练了起来。
一天,他给女老板打电话,告诉她说一个开干洗店的大姨在隔壁开了一家一模一样的小吃店。
女老板一听,立即从美国飞了回来。
到店一看,他们五个齐刷刷地站在隔壁店里,女老板什么都明白了,这是员工集体跳槽了,并且还和她成了竞争对手。
女老板怒不可遏,扬言一定要把他们赶出去。
这五兄弟各有分工,老大专门负责外交业务,老二负责产品的进出,老三是店长,负责店内的事情;老四、老五是店员。
我们店开始招店长,就有了我来应聘被录用。
女老板开会,大骂那个老大,告诉我们一定要把他们竞争下去。

谈何容易?顾客并不知道什么原委,哪有位置坐哪里,或者还以为一样的产品是一家的呢!
我们那个时候,营业额每天如果做到10000块,每个人得到80块钱的超额奖。按比例,营业额超得越多,超额奖拿得越多。
一开始,从周五到周日,基本这三天都能超额。
但最怕的也是这几天,那个关东煮的煮锅,由于不停地煮,里面的电线经常短路。
维修师傅赶过来也得一个多小时,真耽误事!
隔壁在叫卖,我们也在叫卖,我们这边一叫卖,他们也赶紧叫卖。两家店之间关系紧张,店员也不来往。
有一天,隔壁店突然上了一款新品——酸辣粉,卖得很火。
我们赶紧把这情况告诉了经理。经理是女老板的干女儿,20多岁,是个假小子,男孩子性格,男孩子打扮,不谈恋爱。
经理很着急,开始寻找新品。
那段时间,隔壁店的酸辣粉还是非常火爆,成了头牌产品,生意超过了我们。
经理终于找到了新产品,实验成功后马上推出——辣年糕。

辣年糕一推出,立刻受到了欢迎,也火爆了起来,几乎人人都点一份。
我们的人潮一度超过了隔壁店。
两家店在竞争中厮杀、拉扯着,都很火爆,又都很不相容。

有流言传出,隔壁店要被赶走了……
我们的女老板,在这座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里有工厂、公司,实力雄厚。除了我们这个店,当时还有两家分店,产品是一样的,生意没有我们这里火。
有钱人就是任性哈,可选择的面宽,可选择的也多。
两家店厮杀了半年之久,8月底,迪美商场给出最后通知:隔壁店撤离商场,我们的店搬到外面门口那里。
隔壁店的女孩子哭了,我们店的女孩子也笑不出来了,我们都很累了。
隔壁店撤出去之后,迅速开了5家分店。
我们女老板两个月又开了3个分店。
其中有一个店,从开业的那天起,就是“万里无云,万里无人”,一直到一个月后关掉。
我们搬到了外面,没有了竞争对手,生意并没有想象得那样火爆,反而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几千块,周末也不超额了。
最让我们不能接受的是,新开的那两个分店不好招人,经理就干脆从我们店调走了4个人,一个店两个人。
当初我们6个人的工作量,压缩给我们两个人了。
我和那个女孩子,每天早上7点多钟挤地铁,到了店里就忙活,9点钟就要把东西做好,开始营业了。
中午换着吃饭,只有10分钟、8分钟的时间。
晚上9:30开始收拾东西、做账,10点下班离开,赶地铁,回到住处已是夜里11点多了。

我多次和经理说让她招人加人,她答应着,就是不派人来。
我和那个女孩子辛苦努力做了一个月之后,营业额又开始上来了,周末的时候开始超额了。
经理给我们两个的超额奖按比例增长,10000营业额由80块加到了120块。
日常还有订货、接货、写汇报什么的,一直忙着。
后来的3个月里,听说隔壁店又继续开了好几家店,包括加盟店,名声大噪。
我们店的生意也比较稳定了。
元旦过后,一场突然的大雪降落在这座怎么也让人想不到的南方城市。
那场大雪持续了两三天,整座城市和北方一个样子。突如其来的强烈冷暖对流天气,使得医院里人满为患。
我开始咳嗽、发烧,发烧、咳嗽,反复、加重。
我请了假。
医生问我:“你是不是从事很劳累的工作?”我告诉他了。他说:“你长期的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几乎没有抵抗力了,导致了肺炎。”他还说:“肺炎一般是老人和孩子容易患上的,正值壮年的人很少有患上肺炎的。”
医生告诉我要输液半个月,然后静养恢复。
我一边输液一边戴着耳机听歌,闭着眼睛,想起了远方的女儿,那时她还小,在上幼儿园,我忙得几乎没有时间想她。我想起我每天没有笑容,谈什么微笑服务?像个机器一样,陀螺一样,想起初来这里的种种,想起我的奔波,一路坎坷……听着一曲《滚滚红尘》,唱得我热泪滚滚。

一个女护士,站在我旁边,想要安慰我,又不知道该怎样开口,站在那里好一会儿。
输液9天,我好了。
那时,姐姐家也在那个城市。刚1岁多的小外甥需要人照看,全家人商定,我一边照看小外甥,一边休养身体。
我递交了辞职。

我从春天里走来,又在冬天里离开。
离开了很多年了……
如今,仍然可以在网上查到他们的信息:当年我们那家店还在那个位置,电话号码还是那个;老板又在它的不远处开了一个分店;至于当年其他的分店,查不到信息了。
隔壁那家店已开了50余家分店,遍布各大商场。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话说,谁动了我的奶酪?在生意场上确实很难防范,一个小范围内,一个产品的畅销就会引来诸多的模仿者。
再说,我动了谁的奶酪?“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当年隔壁店的这5个老乡,从湖北走出来,闯荡江湖,实现了人生逆袭,他们成功了。
但不见得这种方式适合所有人,曾经看过一项调查表明,90%的人经商都会失败。
那么,怎样做好自己的奶酪?又怎样做好明天的奶酪呢?
经商,你要统领行业的精髓;如果你不能统领行业的精髓,你要占领第一;你不能占领第一,你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转。
最后,聚焦打工人:在烟火里谋生,在生活里忙碌,在大浪淘沙里冲浪,在娑婆世界里磨难……
若干年后,若干年,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