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应是年轻一代的标签,意味着年轻人有激情、可以为了理想的事物或者某种情绪不顾后果的行为。但“冲动”在我的感受里是一个偏向贬义的词语,多半用于做事不经理性思考、不顾ta人利益感受的盲目行为。事实上这样行为的结局往往是行动人无法真正为行为买单以至于造成自身或者ta人利益或者情感的损伤。
虽然在人年长些的时候看“冲动”这样的行为总觉得是不安分的表现,这多半也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让一个人磨平了棱角,不再有勇气去赌注小概率事件,我们认定不失去就是收获。与其说我们没有了“冲动”不妨说我们没有了冲劲以及积极进取的心态和能量。
求稳是大多数普通人组建家庭以后的心态转变,也是当今文明社会个体成熟的一面体现,是个体责任感的表征。个体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经历过许多或亲历或耳闻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我们被生活教育得越来越“理性”,如此极大的抑制着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我们越来越惧怕不确定的事件。因此“理性”成长的结果必然是我们恐惧远离所谓的“冲动”,我们会作为过来人评价年轻的冲动是不成熟的表现。我们由此表示了对他们的轻视嘲笑却不知被时代被生命日渐抛弃的人却是我们。
“年轻”是年龄阶段是充满荷尔蒙的心态,“冲动”这一年轻的标签有关于年龄又无关于年龄。那些纯粹因年轻而冲动的行为只因为思想的不成熟以及生命能量的充盈沸腾,而成熟之后的“冲动”则在于即便生命能量已然衰退但我们心态依然年轻,我们用精神、意志和信念充实、激昂着生命的气息和本质。
我在少年时盼望着成熟而缺失“冲动”的激情,我于年长成熟时却期盼“冲动”的到来。我想生命的跳动绘制的或许就是一道正弦函数曲线,有高潮也有低谷。在低谷时我们需要激情的“冲动”让自己重新攀爬生命的高峰,在高峰时我们亦可以借助生命的冲劲走向更高峰,即便无可避免的要滑向低谷,也能因为这股冲劲延缓那一刻的到来。
有人说“冲动是魔鬼”,也有人说“在地狱仰望天堂”,我想不论何样的情绪和行为,向往美好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