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环:英雄本色 忧乐情怀(上)

说到明朝的抗倭英雄,我们现在有印象的大概只有戚继光、俞大猷等少数名将。其实,当时的抗倭前线,还有一位与戚继光、俞大猷齐名的英雄,他的名字叫任环。今天,任家小白来跟家人们说说这位抗倭英雄。

任环,字应乾,号复庵,山西长治人。明朝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进士,曾先后担任广平、沙河和滑县知县,嘉靖三十二年升任苏州府同知。同知是当时知府的副职,主管一府的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诸多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常务副市长。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的升迁,但正是这样一次升迁,让任环有了与倭寇直接对决的机会。

我们知道,明朝实行的是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为防止海盗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滋扰,朝廷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当然,外国王庭来天朝朝贡的除外——中国的统治者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但正是这种过于严厉的海禁政策,导致正常的民间贸易也被打击,只能通过走私和武装海盗的形式进行。而这个时候,正是日本的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一些日本浪人开始进入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海盗活动。

嘉靖年间,由于朝廷政治越来越腐败,海防弛废,而海禁政策却更加严苛,致使海盗活动也越来越猖獗。而一些依靠海上走私贸易致富的大海商如汪直、徐海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倭寇相勾结,对东南沿海地区大肆掠劫,而明朝政府对这些倭寇却束手无策,致使东南广大地区生灵涂炭,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影响,成为对明朝影响深远的“倭患”。而任环任职的苏州地区,正是当时倭患最严重的地区。

明朝时的苏州府,包括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和上海市苏州河以北的地区,是东南最为富庶的膏腴之地。那时候,明朝承平日久,南方地区已有一百多年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因为民不知兵,军队也缺少防范意识,倭患突起时,各州府官员都是“畏倭如虎”,老百姓就更不知道怎么办了。据记载,当时有一伙仅50多人的倭寇,从浙江上虞地区登岸后,连闯浙江、江苏、安徽一带的广大地区,劫掠了杭、严、徽、宁、太平等20余州县,在80多天内杀死杀伤官兵近5000人,其中包括一位御史、一位县丞、两位指挥使、两位把总,一度甚至打到明朝留都南京的附近,最后才遭到大批官兵的围歼。

倭寇袭扰苏州的时候,苏州知府尚维持不懂军事,一下子也乱了阵脚,不知该怎么办。正是在这种非常紧迫、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同样是一介文官但生性慷慨、胆识过人的任环站了出来。他临危受命,独自担起了苏州地区的抗倭重任。

抗倭名将任环戎装画像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闰三月,任环带兵御倭于宝山洋。任环带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兵呢?就是一些在倭寇入侵以来刚刚招募的、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的保安民兵。这样的军队的作战实力自然是无法跟那些久经战阵的倭兵相比的。但是任环没有选择,只能带着这些新兵蛋子顶上去。任环令卫尉张治带五十甲士作为前锋出战,但刚与倭兵接战,这些甲士很快就溃退回来,张治战死。任环亲自上阵,大声呵斥,想让这些士兵回到战场,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任环独身上前与倭兵相博杀,勇不可当。看到任环如此神勇,倭兵们也惊呆了,不敢贸然而动。任环趁此机会把溃散的士兵救回阵地。有部将建议对那些临阵脱逃的甲士进行军法处治,任环思考一会儿后,说:“这些士兵都没有经过军事训练,还不能以军法来要求他们,更不能责之以死。”于是赦免了他们。

首战失利,让任环看到了这些士卒与敌人的差距,于是,他据险力守,不与敌人硬拼,相持几天后,这群倭兵一看拿不下宝山洋,便偷偷溜走,任环追之不及。

这次战斗结束后,任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他看到了练兵的重要性,开始对士兵进行突击强化训练,以尽快提高士兵的战斗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特别是战场实练,这一支抗倭部队的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月,又有一支倭兵进攻太仓,守备太仓的士兵全部逃入城中。太仓守将到苏州城请求任环驰援,并把他招募的300新兵全部交由任环指挥。为了激励士兵的斗志,任环亲自到队伍前面,脱去上衣,“自书其姓名于腹、背、手、足,曰:‘死战,吾责也。虽然,先人之遗体不可弃也,茲用以识,庶得葬焉。”(徐阶《任公环墓志铭》)并写下遗书,让人交付家人。任环身先士卒,以必死的决心激励士卒的斗志,让这些士兵的男儿血性渐起,勇敢地与太仓之敌缠斗。虽然战斗力不是很强,多次被倭兵打败,但这些士兵都不怕死,屡败屡战。面对这样的兵,倭寇也很忌惮,不敢与任环的部队正面对抗。

为了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任环率部经常在大雨天和黑夜行军。任环和士兵一起踏冰卧雪,同甘共苦,还常常向士兵们介绍古人保家卫国的义烈故事,激发大家的报国热情。就这样,“士遂归心,与公死生之矣”(周八龙《任公平倭纪事》)。

倭寇痛恨任环,想找机会除掉他。为了保护主帅,任环身边的兵士经常身着任环的主帅服骑马驰骋,让敌人分不清谁是真正的主帅。

有一次,任环得到敌情通报,他连夜带兵追击,但不小心受到敌人的伏击。任环马失前蹄,坠入沟中。随后敌人搜索过来,任环连大气都不敢出,所幸没有被敌人发现。直到第二天早上,任环的士兵一路搜寻过来,才在一条水沟中把任环救出来。

  还有一次,任环和他的部队误入敌阵,遭到敌人弓箭手的连番攻击,任环身中三箭,依然在奋不顾身地指挥战斗。任环身边的战士把他团团围住,以保护自己的主帅,很多战士也被射中,但没有一个逃跑的。战士们背着任环且战且退,退入一河边。可是,河上的桥梁已被敌人破坏了一丈多。任环部队的宰夫(伙夫)主动留下阻击敌人,其他战士则背着任环跳入河水中,冒险泅渡过河,终于脱险,而那位宰夫则不幸牺牲。后来,任环找到宰夫的尸体,为之痛哭流涕,以部队的最高礼仪下葬,并亲致奠酒。

虽然自己身受重伤,任环还要经常勉力巡营,确保部队的安全。后来,监察部队的使者得知任环的伤情,才要求他回苏州郡城进行疗伤。

苏州知府尚维持虽然不懂军事,但对任环还是非常信任的,不但把一应军务交由任环全权处理,还积极为任环提供后勤保障。在尚维持的支持下,任环利用这段时间,整顿军纪,撤换不称职的军官,淘汰老弱兵丁,把那些经过实战锻炼的民兵列入战斗序列,使苏州府的防备力量有了大幅增强。在任环的建议下,尚维持还上疏朝廷,请调广西及湖南永顺、保靖等地的少数民族士兵到苏州参与御倭。这些以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数部队,以骑兵为主,行动迅捷,作战勇猛,机动性强,但军纪散漫,不易管理,当时被称作“狼兵”。任环引进这支部队后,通过恩威并施,加强了对他们的管理,使他们成为御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任环还根据苏州地区江湖河汊纵横的特点,加强士兵的水战训练,要求将官、军士都要熟悉水性,学会游泳。他还要求尚维护在太湖的东山岛设立船厂,建造了40艘战舰,开始训练自己的水军。

七月,以萧显为首的倭寇攻陷上海,并以长江口外的众多岛屿为据点,对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袭扰,奸淫抢掠,无恶不作,对当地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任环再次被要求打击这股倭寇。任环和副将解明道一起,率领水军从长江出海迎击倭寇。此时,任环的箭伤尚未痊愈,但他也顾不了这么多,“裹疮出海击之”。进入大海后,狂风大作,巨浪袭来,几乎要掀翻战船,驾驶战船的军士都大惊失色。任环挺立船头,沉着冷静地指挥,厉声命令军士们各就各位,确保行船安全。这一次,任环的战船出奇不意地直捣倭寇巢穴,一举端掉这个贼巢,俘虏、斩杀倭兵100余人。接着,他的部队又与占据阴沙、宝山、南沙的倭寇交战,全部取得胜利。

(未完待续,精彩下期接着看)   


欢迎您关注“三甲任氏”。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击左下角的“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微信群,也可点击右下角的六角星“在看”,也可直接为任家小白点赞!小白这厢有礼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