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党支部服务群众意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工作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二、联系服务对象
本制度所指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单位服务的各类群体,如企业、基层组织、社区居民、困难群众等,以及与本单位业务工作相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
三、联系服务方式
(一)建立联系点
根据工作职能和服务对象分布,党支部委员每人确定1个基层单位、社区或企业作为联系点。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走访,原则上每季度不少于1次,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开展结对帮扶
组织党员与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每名党员至少结对帮扶1户困难家庭。通过定期走访慰问、物资资助、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就业、就医等方面实际困难,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帮扶活动。
(三)设立党员先锋岗
在服务窗口和业务工作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明确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党员佩戴党徽上岗,亮身份、作承诺、当表率。公开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办理时限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组织志愿服务
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环保公益、关爱弱势群体等。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制定志愿服务计划,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每名党员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2小时。
(五)畅通沟通渠道
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服务热线、建立网上交流平台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指定专人负责受理群众诉求,及时进行分类整理、转办交办和反馈回复,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党支部研究解决。
四、联系服务内容
(一)政策宣传
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通过举办政策解读会、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形式,帮助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
(二)调查研究
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每年至少形成1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
(三)解决问题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能够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跟踪落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
(四)权益维护
积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要依法依规予以支持和解决;对不合理诉求,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五)关心关爱
关心群众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通过走访慰问、生活救助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党支部要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党支部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负总责,支委会成员要按照分工抓好落实。
(二)注重工作实效
联系服务群众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工作实效。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要进行批评教育。
(三)强化督促检查
党支部要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督促检查机制,定期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要加强对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考核评价,将其纳入党员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
(四)做好信息反馈
党员要及时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群众反映的重要问题和意见建议,向党支部反馈。党支部要及时总结推广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典型经验,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附件:
1.《群众诉求处理流程图》
受理→分类(1个工作日)→转办(2个工作日)→督办(每周跟进)→反馈(办结后3日内)→回访
2.《结对帮扶记录卡》
需包含:帮扶对象需求清单、党员承诺事项、完成情况签字确认栏。
3.两项创新举措
❶实行“服务星级评价”,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的党员授予“服务标兵”称号,优先推荐评优;连续两次满意度低于80%的党员,由支部书记约谈并限期整改。
❷开展“三问三送”活动(问需求、问困难、问建议;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每季度聚焦一个主题(如就业、养老、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