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风雪》----黄胄

《洪荒风雪》是黄胄先生精典人物画作品之一。作品创作于1957年,曾荣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此画的诞生奠定了黄胄先生在中国美术界的重要地位。

《洪荒风雪》      黄胄

黄胄先生于1925年出生于河北蠡县一个荒僻的村庄,祖父是乡里戏班会头,小时候没人教他画画,他常常喜欢自己画“戏子人”。

为了学画,他背井离乡从河北流落到西安,1943年拜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学习国画。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编辑,专业从事艺术创作。

这期间,他经常深入甘肃、陕西、青海、新疆等地区画速写,创作出一批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优秀作品,32岁已成为享誉中外的知名画家。他虽然不是美术专业出身,但他的创作却深深影响了美术院校几代中国画系师生的创作观念和创作道路。

此画的构思得之于画家的一次亲身经历。

有一次,他和几个同伴因公外出,在广袤无垠的茫茫戈壁,人迹罕至。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大雪如约而至,寒风裹挟着沙子和雪花漫天飞舞。他们艰难跋涉了一个多星期,带的干粮和水都没有了,身心疲惫,不知道在饥寒交迫中还要坚持多久才能回家,心中不免焦虑、迷茫。

正在无奈和失望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阵的驼铃声,一支地质勘探队伍在风雪中骑着骆驼迎面而来。他们不畏严寒、不畏艰险,在孤寂的戈壁为祖国建设寻找矿藏,那种万丈豪情飞满天的乐观顽强精神,深深打动了他。

作品采用仰视的角度取景,画中安排了五位人物。他们骑着骆驼在风雪中行进,近大远小的表现方式让画面有了焦点透视的空间感。

阴暗的天空,大雪纷飞,画中的主角围着绿色围巾,手中拿着长长的勘探标尺,寒风吹得他伸手去扶自己红色的帽子,人物设计生动鲜活。

他的右边是一位少数民族男子,比他年纪稍长。应该是当地的向导,掌握戈壁的地质气候情况,具有野外生存经验,面对纷飞的鹅毛大雪显得十分从容。他骑着骆驼,悠扬地弹唱着当地民歌,仿佛在雪中欣赏美丽的风景,让荒凉的戈壁充满了浪漫情怀。

他们两人的骆驼也像是一对恋人,一边驼着主人相伴行走,一边窃窃私语地交谈,步伐坚定而有力。

右下角的黑狗则边走边玩,顾盼留恋地在雪中寻觅着食物。后面的其他队员和骆驼,神态各异,亦庄亦谐,相映成趣。虽然此时寒风凛冽,但寒冷中却透着一丝温情。

地上的枯草没有被大雪压倒,倔强地挺立着瘦弱的枝叶,“疾风知劲草”,寓意地质队员像劲草一样,在风雪中更显英雄本色。

画中主角的红帽子和绿围巾不但从颜色上点亮主角的地位,而且用这两种鲜艳的颜色表达了他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人物安排在画面上呈现为一条横线,提款则是两条长短不一的竖线,黑狗是小斜线,这些线条错落分布丰富了画面的构成。

对人物和骆驼的表现充分显示出画家深厚的速写水平,比例合理、构图严谨,形体把握准确。画家完美地将西方速写与传统国画水墨相结合,创造出极具个人特点的绘画语言,成就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应有的地位。

黄胄先生终其一生用行动证明他无愧于自己的名字,成为中华炎黄有志之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