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那年西湖的顿悟

去年夏天,我去杭州出差。恰逢儿子暑假便带着他逛西湖。西湖边的岳王庙里被万人唾骂的秦桧铜像跪在那。

儿子激动地说,“我们老师说这个人是个大坏蛋,路过他的时候要对他吐痰!”说罢还深吸了一口气,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要喷口水。

我赶忙制止:“不要啊,吐口水不文明,再说,秦桧这个历史事件是有争议的。真正让岳飞死的不是秦桧也不是万候卨,而是当时的皇上宋高宗啊,秦桧不过是高宗决策失误的挡箭牌而已。儿子啊,这历史都是当权者写下来的,所以读历史的时候我们应该....”

旁边一直在各幅字画旁游离的孩子他爸突然终止了我的说教,直接搅局道:“儿子,你说的对!秦桧就是大汉奸,我们应该唾弃他!来,我们一起....”

我一时来了气,又不便当着儿子面发作,趁着儿子在那尽兴吐口水的时机拉男人到一边,问:“我这在跟儿子探讨历史的争议呢,你捣乱做什么?”男人瞥了我一眼,回了我一句:“8岁的孩子概念里只有是和非,好和坏,你这么教育孩子是拔苗助长,别把我儿子教糊涂了……”

我顿悟,天真就是判定事物永远只有一个角度和一个标准,成熟才会多维度的思考并允许矛盾观点同时盘踞在脑中。这才是孩童和成年人在认知上的最大区别吧?

那天西湖上空的云浓白浓白的,一大簇一大簇的悬挂在蓝的耀眼的穹顶之上,儿子问:“妈妈,西湖的水一定是最白的云做的吧?不然怎么这样的亮?”

我笑了,于是给他口述了关于雷峰塔的那段传说。那是我记忆中即兴发挥最好的一个的版本,细述了乌篷船上的一见钟情,甚至还添油加醋的对许仙的心理矛盾大加渲染,当他看到喝了雄黄酒而显露原形的白蛇,从震惊到冷静再到细细回忆过往最终决定既往不咎的心路历程,我整整讲了一路,不记得走过了几座旖旎的桥.....

只记得儿子汗津津的手牵着我的,似乎思量了好久,问:“妈妈,你是人不是妖吧?”

“呃.....这只是个传说,世上没有妖....”

“那世上有和尚吗?”

“那倒是有的。”

“嗯,你不是和尚,你不懂他们的法术,所以你也看不到妖。你看不到的东西不表示就不存在啊?”

我又顿悟,成年人是不是都有着看透一切的自以为是,反而失去了孩童般对未知的敬畏之心?凡事必究“眼见为实”是我们历经世事后的世故,还是失去想象力之后的不得已?

据说在家庭中获取安全感比较多的孩子心智成熟会比较晚,因为进化心理学分析的理论是当孩子没有意识到外界的危险时,基因会把全部的关注度放在大脑的结构优化上,所以这样的孩子会选择相信一切,并在未来的某一天集中消化并信息重组,才会有更跳跃的想象力和思维敏捷度。孩子,但愿你的这份纯真是我给的礼物。

西湖之后,我再没有和儿子说起过白娘子的故事。他也没有再提过。现在的孩子,要读的故事太多太多,眼前的精彩也纷呈无比,不管是什么样的故事似乎都没有时间再值得去复盘了。

只是秦桧的事儿,他什么时候能懂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