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沟通中你更关注自己、别人,还是事件,关注不同,应对不同

有时候我们在担心别人,说出来的话却是在指责别人。

有时候我们明明想要,说出来的话却把人推的更远。

有时候我们不想让他走,说出来的话却表现的无所谓。

这就是不一致的表达,就是我们想的和说的不一样,我们表达出的信息和我们的内心世界不一致,甚至我们我们把这种不一致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而意识不到自己的不一致。

01

过度关注自我感受---指责别人

在沟通中,有自己、别人和事件这三个要素,你过多的关注自己的感受,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和事件本身,就容易指责对方。指责容易让对方产生对抗,不利于解决问题。

比如:在工作中,你安排员工做一件事情,结果他没有做好,你很生气,对他进行指责,这也许是你无意识的自动反应模式。你指责他其实就是想让他认识到问题,下次好好干。

可是他也为这件事付出了很多努力,此刻也许是委屈,或者对没有做好而自责。你用指责的方式,可能引发的是他的愤怒,下次更不好好干。

比如:在家庭中夫妻之间,你做饭还要洗碗,还要带孩子,老公没有帮你分担家务,你很生气,指责他懒惰不干活,其实你本意是想让他和你一起分担家务。

可指责让对方也感受不好,不是和你吵架,就是躲起来不想听,但是事情没有解决。

当我们发现别人没有满足我们期待的时候,比如你没有干好,你没有帮着我分担家务,你让我很失望,这是你的错。

当我们在指责别人的时候,是用证明别人错了的方式来让别人负责,其实是我们的期待没有被满足。

02

过度关注他人感受---讨好

沟通是两个人平等的交流,在沟通中,如果过度关注别人的感受容易讨好。

在讨好中压抑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们自己感受都不好,还会想办法去做好吗?还会和对方有更紧密的链接吗?

比如:孩子看到别人穿奢侈品,想让你给他买,其实你们家的条件不足以支撑他这样消费,但你害怕孩子生气,给他买了,这就是讨好。

下次可能还问你要,直到你付不起,可他已经养成了习惯。你第一次就可以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比如:你在和上级或者同事沟通的时候,有些事情你心里不愿意,有不同意见,但担心对方不高兴,你说不出口。此刻你委屈了自己,但其实真正在做事情的时候因为心里不爽,效果也不会太好。

讨好过度关注别人的感受,害怕出现不和谐,担心别人不高兴,不想别人因为我的原因而觉得不好,否则会很不安。

也许你会说,因为我是个友好而和善的人,其实,友好是建立在自我感觉良好,照顾自己的基础上的,是身心一致的,而讨好则是委屈了自己。两者是不一样的。

03

过度关注事件本身---超理智沟通

事件当中发生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我们和对方如果只关注事,不关注人,会让人觉得没有温度,沟通的效果也不会太好。

比如:孩子回家不好好写作业,光想着玩,你苦口婆心的给他讲道理也没用,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逼着他,他可能只会尽快潦草的写完。

如果考虑到他的感受,“在学校学了一天,你是想先玩一会再写作业呢?还是写完我也收拾完家务陪你一起玩?”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他,会不会比你讲道理更有用呢?

比如:在家里,夫妻为一件事争吵不休,双方都觉得对方怎么能这么想呢?没有道理呀?家里氛围紧张。那你想要争个对错,还是要和谐幸福。

超理智利于解决问题,在事情层面上做出结果,但却忽略了情感链接,伤害了关系。

04

对自我、他人、事件都不关注--打岔

当你尽兴地谈论着某个话题时,他们会突然冒出一句“几点了”等改变话题以分散注意力。

金庸笔下的周伯通就是这样的人,他根本不在和你的沟通状态中,跟他沟通像是有一堵墙,两个人之间没办法流动。

在某些情境下,讨论某些话题时,我们会感到焦虑、害怕,想逃避,用无关痛痒的的话“上次我看见了一件衣服不错”“这几天太热了”等,避开那些令人不舒服的话题。

别人用这种方式也是想回避话题。

积极打岔,看似在参与沟通,但是没有重点,总是岔开话题;消极打岔,选择逃避、沉默不语、漫不经心。

两种打岔都是为了逃避,忽略了自我、情境和他人。

05

一致性沟通

就是兼顾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以及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觉察一下我们惯用的沟通方式,不要着急去否定自己。

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觉察和策略,不是改变,每种沟通方式都有资源的部分。

对于讨好,需要增加对自我的觉察,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像你关心别人一样关心你自己,使你充分体验自我价值感和平等性。

对于指责,你可以保持你的自信和决断,而不带责备和批判,增加对他人感受的觉察,增加自己对他人期待的觉察。

对于超理智,增加对自我和他人的感受部分,将感受、身体意识和你的智慧整合在一起。

沟通是双方的,当你接纳对方的样子,不会因为对方呈现的一面而感到不好,给予理解,他也会放下指责的手,不再讨好,拿回感受,与你一致性沟通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