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儿子早晨起床后一直没喝水,拿着手机看酷狗听音乐,我觉得他应该喝点水,同时也应该放下手机了。正好也到了上班的时间,于是急匆匆地倒上水递到孩子嘴边。劝了几次他都不喝,我感受到了挫折,一把夺下他手里的手机,儿子瞬间陷入了情绪的漩涡。往常我都会走到他面前提醒他时间到了,一般他会自己把手机递给我。而今天我因为一种失控感而直接夺走了手机。
反思今天的事情经过,起因还是因为儿子没有接受我让他喝水的“好意”,我感到了失控。许又新教授的《心理治疗基础》这本书里第二章心理冲突这一节关于不安全感是这样描述的:有不安全感的人,做什么事都有刻板的程序和方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到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他们不仅对自己强求,也强求亲人和同事按他们的规矩行事,否则便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和焦虑。这类人很难与人和谐相处,更不容易跟家人有亲密感。
幸好我及时觉察到了自己的问题,抱起受伤的儿子,给予了理解和道歉,儿子情绪很快平复下来。类似的控制在女儿小时候表现得更加明显,只是因为女儿自小特别听话,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是老公憋屈得很,偶尔的自作主张都能让他心情特别舒畅。这也是我们夫妻关系一直不和谐的因素之一。
我反复琢磨不安全感的来源,马斯洛认为安全感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要求在幼年时得到满足,否则不安全感便会在心灵生根成年后很难拔除。听妈妈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因为要到地里去干农活,或者是去地里摘菜,会经常把小小的我放在屋檐底下。也许正是这个经历给我带来了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吧。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做过的一个梦,梦里全家人都到台湾去了,只留下我一个人伤心大哭,直到醒来还哭了很久。我虽然找到了自己不安全感的来源,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破除这种不安全感。亲爱的读者朋友,可否给我支个招啊?
